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孙开林:按照“好看”的思路发展尧治河的产业

2018-11-21 09:40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2018年7月26日电(肖进安 吴文华 李晓笛)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地处房县、神农架和保康三县(区)交界处,曾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四届的全国文明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绿色矿山、国家生态公园、国家矿山公园、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而1988年之前,平均海拔1600多米的尧治河村“山大梁子多,出门就爬坡”“吃的供应粮,穿的烂衣裳,点的煤油灯,住的破草房”。巨变是如何发生的,尧治河取得成功的关键又是什么?7月21日,新华网采访团队走进尧治河,对全国人大代表、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进行了专访。

快速发展的三十年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新华网: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尧治河创业发展30周年。您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尧治河这些年的发展轨迹?

孙开林:从1988年开始起步,到今年是我们尧治河艰苦创业发展30年。

为什么说国家改革开放40年,而我们只有30年,这是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祖国大地,但尧治河却闻风未动。直到1988年,我们村才开始起步,修路、开矿、办电、建企业,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说我们村从1988年起步算起,到今年刚好是30年。为了庆祝创业发展30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新华网:尧治河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您觉得尧治河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孙开林:我认为成功的关键,首先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尧治河村地处房县、保康、神农架三县(区)交界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过去吃粮靠供应,用钱靠救济,老百姓出门靠肩挑背驼。尧治河也没有什么耕地,满眼看到的都是深山峡谷,九山半水一分田。由于海拔高,受自然环境影响,种早了不出,种晚了不熟。要解决最基本的温饱和吃饭问题,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尧治河人就只有饿肚子。在那个异常艰苦艰辛的岁月里,一没有电,二没有路,完全是靠我们自己,靠什么,就靠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二是靠党建引领。我担任党支部书记时,当时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没有任何企业。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也知道要想富得先修路。但靠什么修路?当时,我们就动员调动我们每个党员的积极性。书记带头,每个党员带一户,一家一户做工作。有了党员模范作用的引领,也就是党员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有了党员做后盾,有了党建这面旗帜做引领,尧治河就慢慢地发展起来了。

三是靠发展集体经济。我们办企业之初,就是发展集体经济,一直持续了这30年。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我们也实现了共同富裕。我们在发展集体经济中也是采取多种形式,有的是采取股份制,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是村民委员会占主导地位。

同时,我们的村民也有入股,一是采用资金入股,二是劳动力入股,三是特别困难的,村里给他们配干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尧治河实现了共同富裕。现在的尧治河可以说没有最穷的,但也没有最富的,大家共同享受着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30年来,我们的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村的老百姓,把一个非常边远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一个全国的文明村、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这些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这都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我们始终把党建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在很早尧治河就提出“我是党员向我看齐”,并且提出党员要像个党员的样子,干部要像个干部的样子,书记要像个书记的样子。我们要求党员要样样走在前头,样样能够带头,要求老百姓做到的,党员要先做到。我们的干部要能够为老百姓干事,并且能够把事干好,老百姓想做的,要帮忙做到,并且还要做好。我们的书记要成为一个当家人,要让老百姓靠得住,要让老百姓把你当成主心骨。这就是我们的经验、体会。

迎难而上 天塌下来我们也能补上

新华网:尧治河发展30年中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事?您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

孙开林: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的事很多。这30年一路走来,有风风雨雨的波折,也有坎坎坷坷的经历。有青山绿水的欢笑,也有酸甜苦辣的滋味。既流了不少的汗,也流了不少的血。

比如,我们在修路过程中,有五位同志因公致残,还有三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时常怀念和想念他们,他们是我的好同志、好兄弟、好伙伴,现在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还有在修水库时,修到一半的时候,库坝被洪水冲走,冲了个一干二净。在当时,我们的干部和村民心灰意冷,伤心至极,放弃、退缩、埋怨、失望的阴影弥漫着整个尧治河。还有人写打油诗骂我:孙开林,当个书记磨死人,今天修公路,明天搞股份,一年四季不消停,把我们磨的吭吭声。

是坚持还是放弃?是认命还是抗争?当时休息了几天,我们就提出来“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的口号。不就是冲走了几万方石头吗?石头山上有得是,力气我们有得是。俗话说,力气是奴才,去了又回来,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能补上。当时我虽然压力如山,但我知道自己坚决不能退缩和放弃,迎难而上。就这样,我们又第二次动员老百姓,最终把这个水库建起来了。

这个水库的建设,凝聚了全村老百姓的民心,锻炼了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也提高了干部的威信和威望,从这以后,尧治河发展更加顺畅了。现在的尧治河水库,也成了尧治河精神的发源地,水库大坝也被誉为新时期的“红旗渠”工程,同时还被湖北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代表老百姓的利益

新华网:不管是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还是绿色发展,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尧治河给人们的感觉,都是领先一步,甚至是领先几步。步步领先,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孙开林:我认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代表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没有想到的我们要给他想到,老百姓想到的我们要给他做到。不是按部就班,坐等上面安排,不是上面今天安排了什么你就做什么,交代了什么你做什么。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应该做什么,应该先做什么,应该做好些什么。

我觉得我们要善于学习,要结合实际敢于超前和创新。在办企业之初,我们交通环境非常差,更谈不上家家户户有小汽车。但我们坚持不断组织村民、干部出去学习。学习人家的先进开采技术,学习人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我们过去修路时根本就没有技术员,都是我们自己凭想象,凭走路,凭竹竿量,用走路喘气的程度来感知路面是平是陡,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有很多东西我们都能够做到自我加压,直到今天我们每年都不断组织我们的干部和村民出去学习,特别是学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我们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有黄石大冶,看人家的绿色矿山建设,所有的矿山我们都去看。

近些年,我们提出把山区建成景区,把矿区建成景区,把老百姓的生活区建成景区。景区是有一定概念的,所谓景区就是好看,就是美丽。你说景区美丽,美在什么地方呢?美就美在好看。所以说,我们就按照好看这个思路,来发展我们尧治河的产业,用产业做后盾,不断完善提升乡村建设,不断丰富我们的美丽乡村内涵。

最近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高质量发展问题

新华网: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您曾经归纳了六条标准,看路,看住,看水,看树,看产业,看富不富。目前,尧治河这些问题几乎都解决了。现在您每天思考最多、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孙开林:要说这六个方面,包括乡村振兴方面,我们确实都做到了。但是还有很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还有很多短板,也就是面临高质量发展问题。我们现在希望的就是,这六个方面能够不断升级,让路更宽更安全,百姓住得更好,水更清更甜,树更绿更大。

我最近考虑最多的就是高质量发展问题,如何让企业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更加提高。现在我们发展多种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就是要让尧治河的每一块土地,每个地方都能发挥出作用,不断完善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短板。

我现在思考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加强和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我们要加大乡村治理力度,要确实让干部文明、老百姓文明,我们要到达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文明的目标。目前,我们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昨天靠精神,今天靠发展,明天靠文化

新华网:进入尧治河,处处都有尧文化元素。您如何看待尧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尧治河的影响?

孙开林:尧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文化、源文化,其中“克明俊德”的德政思想、“协和万邦”的和合思想、“日谨一日”的廉洁思想、“修己安邦”的民本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薪火相传的生命基因,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宝库中的精华。

作为尧帝的子民,我们尧治河人要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精神,把尧文化发扬光大。把文化产业做成有听的、有看的、有说的。

昨天靠精神,今天靠发展,明天靠文化。我们以厚重的尧文化为基础,正在着手打造艰苦奋斗的创业文化、自然生态的绿色文化、修身养性的健康文化、精神信仰的励志文化、共同富裕的奉献文化、社会风气的和谐文化。我们要使尧治河处处有文化,年年有变化,变化里面有文化。

荣誉应该归功于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

新华网:农村致富要有一个好带头人,您如何评价您个人在尧治河发展中的作用?

孙开林:是尧治河造就了我,而不是我造就了尧治河。在发展过程中,我作为村书记,也只是起到了一个领头人的作用。

但是这个头领得怎么样,我认为,一是得益于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二是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三是得益于我们全村党员干部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

把尧治河发展的成绩归功到我个人身上,是不全面的。工作是他们做的,荣誉应该归功于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

看重老百姓生活水平和幸福生活指数的不断提升

新华网:尧治河这些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四届的全国文明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荣誉,您本人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等多项国家级的荣誉,您还连续当选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十七大党代表,您最看重哪一项荣誉?

孙开林:这些荣誉是党组织对我工作的一个肯定。要说对这些荣誉多么看重,我始终认为荣誉只不过是身外之物,我看重的是老百姓的口碑,看重的是社会对我的评价,更看重的是老百姓生活水平和幸福生活指数的不断提升。

把尧治河村早日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山区幸福村”

新华网: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2017年,尧治河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万元,100%的农户住进别墅,100%家庭拥有私家车。您能不能描绘一下尧治河下一个五年,或者十年是一个什么图景?

孙开林:未来我们有这些发展愿景,一是通过实施把山区建成景区、矿区建成景区、生活区建成景区的“三区”融合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生产非常发展、生活非常宽裕、乡风非常文明、村容非常整洁、管理非常民主的新农村。

二是通过提档升级,实现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发展活力与动力。

三是通过尧治河三个景区从4A到5A创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水平,丰富服务功能,提高旅游业占比。

四是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发展集体经济,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尧治河村早日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山区幸福村”。(完)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