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秉承工匠精神 超越世界水平

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秉承工匠精神 超越世界水平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大桥局”)成立至今已经60多年。改革开放给中铁大桥局提供了哪些历史发展机遇?

新华网武汉9月14日电(连迅 李晓笛)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大桥局”)成立至今已经60多年。改革开放给中铁大桥局提供了哪些历史发展机遇?中铁大桥局人如何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追赶、超越世界先进造桥水平?近日,中铁大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自明接受新华网专访,讲述建桥人和改革开放的动人故事。

新华网:中铁大桥局成立至今已经60多年了,60多年来大桥局取得了哪些重大发展成就?

刘自明:中铁大桥局的前身是1953年4月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经批准成立的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目前中铁大桥局已经是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装备研发四位于一体的承包商兼投资商,具备在各种江、河、湖、海及恶劣地质、水文等环境下修建各类型桥梁的能力。

60多年走下来,中铁大桥局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2600余座不同类型的大桥,总里程3000余公里,在大跨度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特大桥、超长跨海大桥、大跨峡谷桥等建设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2项,国际乔治 里查德森大奖6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10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34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26项、中国公路交通优质工程李春奖4项,拥有国内外专利572项。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铁大桥局培养和积累了大批优秀人才。先后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名。中铁大桥局现有院士1名、大师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9名、省部级各类专家118人次、正高级高级工程师157名、高级职称人员1600余名。

如今,中铁大桥局具有铁路、公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具有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港口与海岸工程、铁路铺轨架梁工程、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及特种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以及其他众多资质。这些资质的获得,意味着我们在中国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市场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铁大桥局修建的港珠澳大桥。新华社记者梁旭 摄

新华网:改革开放给中铁大桥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中铁大桥局又是怎样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从而不断壮大自己?

刘自明:大桥局6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前差不多30年,建造桥梁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不到200座,里程加起来也不到200公里。像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都是在那个年代建造成的。但是前30年为大桥局日后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我们由不会修桥到会修桥,再到会修技术含量很高的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这40年,大桥局得到了快速发展。大桥局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的发展给大桥局这样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很多重大的机遇。大桥局抓住了发展机遇,首先是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建造桥梁的跨度不断增大,建造桥梁的材料要创新,建造桥梁的工艺和技术要创新,缺少的装备需要研发。大桥局在这些方面都一一克服困难,解决了问题。

在前30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候,大桥局形成了一个传统,那就是坚守质量传承创新。第一代的大桥人对质量的追求和创新的追求是非常执着的,他们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大桥人。我们一直在追求要跨越天堑,超越自我,不断追求今天超越昨天,明天超越今天,追求更高追求卓越。正是大桥人的这种精神,保证了大桥局抓住了一系列重大建设机遇,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以前我们提出“建成学会”,后来我们提出要“发奋图强”,再后来我们提出要“追赶世界”。到今天,我们还在不断地追赶世界。迟早有一天,我们会领先世界,会超越最高水平,会达到最高水平。

中铁大桥局工作人员在拉萨至那曲高等级公路昂嘎大桥施工现场作业。新华社记者觉果 摄

新华网:大桥局人对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就是我们所讲的工匠精神吧。您是如何理解工匠精神的?您觉得大桥局应该怎样坚守工匠精神?

刘自明:我觉得工匠精神简单来说是三个词、三种内涵:精雕细琢,是一种创新的精神;精益求精,是一种追求品质的精神;追求极致,是一种服务的精神。以前,只有具体操作的人我们才把他称作为工匠。事实上呢,在一个企业里面搞管理的,搞技术的,甚至领导层也都可以使自己成为工匠。

我们国家对匠人历来是十分尊重的。那是因为他们手艺好,活干的好,追求完美,技艺精湛。对匠人来说,他们对自身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很在意很看重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也许正是这种在意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在意自己的产品所达到的效果,才促使这些工匠们追求更高,追求极致,追求完美。

当今时代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大批的工匠。如今对工匠的要求不仅仅限于从事简单操作,还需要具有更广阔的知识面。今天的工匠需要掌握更高新的技术,需要在标准化、流程化建设上能够更多参与,满足我们大规模大体量建设的需要。

对一个企业来说,单有现场操作的技术工匠显然不够,我们还需要一些管理工匠,还需要一些有前瞻意识、能够做一些更深入研究的战略工匠。有了这些不同层面的工匠,我们的企业才能够发展得更好。

新华网:大国重器对国家发展非常重要。大桥局在今后的发展中,怎样才能做到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

刘自明:我理解的大国重器不是单指某一件装备,应该有更广阔的内涵。要解决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问题,技术也好,装备也好,一些更加尖端的领域也好,这些手段都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靠别人不行。就拿我们的桥梁建造业来说,建造理论、建造技术、建造装备等都应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现在我们在长江上建桥、在黄河上建桥已经不成问题了。未来我们要向沿海的岛屿去发展,甚至向海洋要空间,这就需要交通先行。像大桥局这样的企业,就应该瞄准这样的需求来进行技术研发,进行装备研发,以适应在更复杂的区域建造桥梁。

在更复杂的区域建造桥梁,我们将会采用更装配化的技术,需要把我们原来的现场作业改成工厂制造。也就是说装配化、工厂化、大型化、智能化将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智能化,智能化带来的好处将是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还需要走出去,走向海外。我们在技术方面、在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完全可以到有需要的国家去提供服务。这也是我们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完)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