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深网时评>

深圳的“高交会情结”是如何炼成的

深圳的“高交会情结”是如何炼成的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这座经济特区与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高交会,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大潮中,相互选择,相互激发,相互成就。

最近几天,深圳人的朋友圈,被深圳会展中心里一波波脑洞大开的“黑科技”产品集体刷屏了。没错,我们的城市又进入一年一度的“高交会时段”。这是作为高交会主场的深圳及其市民,第20次浸入式体验、催生乃至参与制造种种技术与创新,并亲自感受由此带来的N种感官体验与脑力激荡。

一位资深报人在朋友圈讲述,自己服务的报社,当年由报社老总专门带着一帮记者编辑,作首届高交会采访报道的宣誓动员。该报人感叹,不知是否有同事回想起这一幕情节,并记得当年的誓词。当情怀被激发,在有关高交会的共同记忆里,深圳人还有哪些关键情节等待打捞记取?情节与情怀,都连通情结,对于高交会,深圳人用心太久。

浓缩城市“高交会情结”的一个经典故事,早因故事主角、“企鹅”掌门人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述而家喻户晓:当年还是小鲜肉的马化腾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正是在首届高交会展馆内,拿到了腾讯企业发展史上最关键的第一笔风险投资——由IDG和盈科数码共同投资的220万美元。如今回望,那几乎就是“企鹅”商业传奇的起点。巧合的是,今年腾讯也迎来了成立20周年庆。小马哥说,没有高交会,就没有今日腾讯。说高交会塑造了影响世界的网络巨头,估计没人会有异议。那么,高交会之于深圳,改变了什么,塑造了什么?

本届高交会展出的手持终端式人脸识别产品

最近网上热播的《高交会一分钟》视频,以最直观的数字,从最细微的角度作答:一分钟,206人进入会场,徜徉科技海洋;一分钟,11695项新产品新技术精彩亮相,彰显创新风向;一分钟,63家跨国企业漂洋过海,寻求合作,交融多元活力……但如果要给出更彻底、更有说服力的答案,恐怕得乘坐时光机,全面梳理一下20届高交会的前世与来路。本届展会精心设置的“高交会时光长廊”,无疑是引领大家重回历史现场的一种努力。

我们相信,求解高交会的城市影响力之问,还要进入更广阔的时空场域。今年适逢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岁的高交会恰在“年轮中点”于深圳应运而生,现在回望,这几乎是城市发展的创造性一跃。

去年四月,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比照硅谷,推出一个英文新词组——Silicon Delta(硅洲),赞扬深圳全力拥抱开放创新,正演变成为硬件和制造业创新的全球枢纽,加冕世界创新皇冠上的明珠。视线所及,在世界范围内对深圳经验与发展范式的多种阐释和总结中,不变的是核心一条——深圳创新系统能力的升级迭代。

可持续的创新系统,成为深圳城市崛起的一个动力源。在深圳举办了20届的高交会,无疑正是城市创新系统能力的强大发动机之一。深圳这座经济特区与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高交会,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大潮中,相互选择,相互激发,相互成就。这应该是深圳“高交会情结”如何炼成的最好解答。(作者:管姚)


[责任编辑: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