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落实全会精神在行动——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广安乡村处处皆是秀美大地(1)

2018-11-09 14:26来源:广安在线

杨明军摄

农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农村美不美,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绘就了一幅新的发展蓝图,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指明了具体路径。

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广安调研时强调,“打好乡村振兴牌,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中,作为农业大市,广安如何完成这一时代课题?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明晰了发展路径: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围绕“农业强”发展特色优势效益农业,围绕“农村美”打造幸福美丽乡村升级版,围绕“农民富”拓宽助农增收渠道,建设“美丽广安·宜居乡村”,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推进广安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围绕“农业强”发展特色优势效益农业

10月25日,岳池县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该县将建设总面积达81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集聚区,重点规划建设粮油、蔬菜、藤椒、中药材、畜禽、农旅融合、农产品加工和物流7大产业,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擦亮岳池农业大县金字招牌。

这是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结出的硕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至关重要。广安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摆在首位,紧扣“农业强县”方针,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路径,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累计建成“五大带状优质稻基地”“八大柑桔产业带”“五大优质菜区”和花卉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205万亩。

同时,广安以“绿色、生态、无公害”为标准,建立完善“华蓥山”公用品牌制度,凡进入“华蓥山”品牌的农产品必须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符合绿色、生态、无公害标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数据为支撑,实现品牌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目前,已有120余家农业企业、200余种优质农产品使用“华蓥山”公用品牌标识。全市20余家农业企业产品实现质量可追溯。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的召开,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指明方向。全会提出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以广安龙安柚、邻水脐橙、广安蜜梨三大拳头产业为引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广安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现代农业园、农业产业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和平台,广安必须努力建设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区域影响力的精品农业产业基地。全会明确: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龙安柚、花椒、晚熟柑桔、油樟、阳光玫瑰葡萄等一批示范性强、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优质柑桔基地100万亩、精品蔬菜基地100万亩。

农产品深加工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广安将农产品加工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让加工产区变景区、加工农园变公园、加工产品变礼品。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将达到20家以上,建成四川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农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美丽新村  (张启富摄)

围绕“农村美”打造幸福美丽乡村升级版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这句话来描述邻水县观音桥镇六合寨村恰如其分。原本这里只是一片僻静的村野,而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工程的推进,六合寨村焕发出勃勃生机:青山绿水间,鲜花环绕的乡间道路、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干净整洁的院坝……

几年的时间,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从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一跃成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一座座农家小楼集中相连,院内钓鱼池、采莲台、滨水广场等景点美轮美奂,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不仅是六合寨村、卢山村,洁净环保、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广安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我市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因地制宜,突出产村相融,坚持农旅结合、细作生态,优化村落布局,形成“新村+产业”“产业+新村”的发展格局,让乡村处处有美景、处处是景点。

实现农村美,广安外修颜值、内敛气质。在新村建设中,通过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解决农村污水问题,把乡村全域纳入“洁净水”行动范围。在此基础上,还全面开展乡村环境治理,实施“清脏、治乱、安全”工程和推进厕所革命,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通过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好“面子”问题,又要做好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里子”,促进农村文化文明建设,打造幸福美丽乡村升级版。我市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好婆媳、好丈夫、好少年、好邻里等评选表扬活动,在群众身边树典型、立标杆,让社会正能量融入群众生活,提升农村的内在美。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广安的村庄正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转变,“一个新村就是一个景区”,这是到广安的游客最深刻的感受。

乡村美起来,广安再进一步深挖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积聚人气、商气,广安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以前我们跑城里去耍,现在县城都有好多人跑到我们村来耍,我们这里会越来越漂亮,比城里住起还安逸。”六合寨村村民杨修荣自豪地说。

围绕“农民富”拓宽助农增收渠道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农民富不富,是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实施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发力点。

前锋区小井乡莲花村一组村民张基英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受益者。今年,仅靠种植枳壳,她家收入就超过10万元。“有合作社的人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寻找销路,我们既省心又放心。”张基英说。

小井乡党委书记付向琴告诉记者,面对需求日益增长的中药材市场,该乡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在莲花、珠石、大良等村套种了枳壳、丹参、黄精等中药材,全乡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6000亩。

“我们实行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模式,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盘活了土地。”付向琴说,村民既可以通过种植中药材增加收入,也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

武胜县三溪镇石亭村村民刘跃建同样受益于“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该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大力引进业主,发展规模种植业,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产供销”“吃住行”与“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经营链。刘跃建家的土地流转给业主后,每年都能按时收到租金。

“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模式是我市拓宽助农增收渠道的其中一种方式。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农户+园区”“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注重扶持带动小农户发展,走出一条农民依靠自己土地就能实现稳定增收的新路子,建立让农户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的新模式。

全会召开后,邻水县椿木乡田家村立即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会有关精神,并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以养蜂产业为主的“村办公司+农发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新路子,有效地解决了村民蜂蜜销售的后顾之忧,田家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零”到10万元的突破,带动300余人脱贫致富。

此外,我市还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培训、退养等制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和能力,率先实现农民职业化发展。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财政投入股权化、农村集体资产折股投入等创新性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集体经济收入,真正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的广安,发展潜力全面释放,发展活力全面迸发,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如今,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55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如今的广安,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正在賨州大地徐徐展开。 (兰林前 孔虹 姜慧 夏俊林 林云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文平)

[责任编辑:高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