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河长制“广安版”:绘制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新画卷(1)

2018-11-09 09:32来源:广安在线

治理后的全民水库一角。(本报资料图片)

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第一件事便是看看挂在墙上的几幅河流环境敏感图。这是岳池县水务局副局长、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赵广这一个月来的习惯。现在,岳池大大小小河流的敏感点,深深印在了他的心头。

这些敏感点,是岳池200多名干部用双脚一步步丈量,最终锁定的。9月1日,《嘉陵江(岳池段)环境敏感图》绘制;9月10日,《渠江(岳池段)环境敏感图》出炉……至9月30日,岳池境内所有河流的环境敏感图绘制完成。这些“作战图”,挂在了岳池各级河长、各相关领导办公室的墙上。

岳池,是广安“用双脚丈量每一条河流”的一个范本。8月27日,市委书记李建勤发出“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号召,全市各地纷纷响应落实。这意味着,我市河长制工作加速走向深入。

2016年11月,先于全国全省开始试水河长制;2017年3月,河长制全面铺开;2018年8月,河长治水再加码。这背后,是敢于探索、追求创新的改革思维。

在改革思维的推动下,我市构建起完备的市、县、乡、村级四级河长制体系,创新建立“一河一图”“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四张清单”“N个项目支撑”的河湖管护模式,在全省率先出台河长制工作日常考核负面清单三十条……河长制的制度创新,综合治水的有效举措,相辅相成、交相呼应,为我市持续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广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俯瞰6344平方公里的广安大地,因为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大小河流有了给力的守护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实现。

以改革思维破题水环境治理全域覆盖

今年7月28日,李建勤履新广安市委书记。此外,他还有了新头衔——市总河长,嘉陵江广安段市级河长。

重任在肩,责无旁贷。8月27日,李建勤赴武胜实地考察了武胜县龙女湖生态湿地公园,乘船巡查嘉陵江生态保护情况。

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出征”担任河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一条重要河流的河长,各有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体系,在广安已然形成。

长治久安,从水抓起。广安,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二级支流渠江的流域地,是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位于“千水之省”四川,我市河流众多。市水务局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大小江河、溪流721条,境内河流分属嘉陵江水系、渠江水系和长江川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53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37条。

这意味着,享用丰富水资源的同时,我市担负着为水资源安全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有着敢为天下先基因的广安人,在全国全省率先探索治水之路。

2008年,全面治理全民水库和西溪河流域水环境,在农村开展洁净水行动;2014年,“洁净水”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展开;

2016年11月,先于全国全省开始试水河长制……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广安治水再加码,河长制全面铺开。

时间回到2017年3月22日,第25个“世界水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推行河长制,同时面向社会发布《广安市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工作方案》。

推行河长制,是为更好实现河湖治理而进行的有益探索,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河湖治理效率,唯有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方能让碧水长流。

在改革思维的推动下,“河长+警长+网格长”的组织体系应运而生:全市共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3866名,对应设立警长1586名。同时,乡长、镇长担任网格长,按照条块结合思路,对辖区内水域、陆域实行网格化管理。

市水务局局长、市总河长办公室副主任徐元武解释,“河长+警长+网格长”的实施,有利于市县乡村四个层级、河库塘堰四大水体全面推行河长制,网格化管理则实现了污染治理全覆盖。

河长、警长、网格长肩上担负的,不仅只有河流治理的重任。全市所有河湖,包括721条河流、332座水库、17206口山坪塘、1290处石河堰全部纳入河长制范围。

自此,我市河长制实现全域覆盖。

以创新举措推动河长制融入“广安特色”

治水之战蓄势而发。

今年7月31日,邻水县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杨刚收到一张“罚单”。原来,当天,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对邻水县御临河进行暗访巡查,发现河道一处拦漂网内存在漂浮物。接到“罚单”后,杨刚立即督促御临河长安乡段河长进行整改。

这份问题“罚单”,依据是7月24日出台的《广安市河长制工作日常考核负面清单三十条》。

根据规定,市河长制办公室、市级河长联系单位督查人员“督查”与“突查”相结合,每季度将开展1次明察和若干次暗访,即“1+N”常态化督查。在此过程中,发现区市县、园区河长制工作存在负面清单情形的,督查人员现场开具“问题交办单”,明确整改事项和时限要求,并于当日交县级河长制办公室督办。

这是全省首创的“交警式罚单执法”。市河长制办公室、市级河长联系单位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并对照负面清单给予扣分。负面清单管理总分为100分,实行倒扣分制,年终最后得分按40%比例计入河长制年度绩效考核。“河长第一责任人”职责由此强化。

《广安市河长制工作日常考核负面清单三十条》创新出台后,河长制工作实现高压推动、重点推动、规范推动。河长制工作由此融入了“广安特色”。

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科学施治,是我市河长制工作最鲜明的亮色。负面清单管理办法之外,我市还探索建立了“1+1+4+N”河湖管护模式。“1+1+4+N”,分别代表“一河一策”“一河一档”、4张工作清单(目标、问题、任务、责任)以及N个支撑项目。

“1+1+4+N”河湖管护模式,是指导、督促、协调、考核区市县党委政府和市、县两级河长履职的重要内容。徐元武介绍,“一河一策”修编工作已在8月底全面完成,“一河一档”相关资料全部完善,四张清单全面印发实施,市级河流干流共梳理问题269项、任务269项、支撑项目194个。

改革创新无止境。市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的方式加入“护水行动”,也为河长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今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先后对4名于禁渔期在天然水域非法捕捞的当事人提起公诉或依法进行处理,维护了流域生态安全。

在7月底召开的市政协五届七次常委会上,全市河长制工作实施情况接受市政协委员测评,获48票满意、10票基本满意,无不满意票,全市河长制工作得到政协委员的认可。

将改革进行到底碧水攻坚战全面升级

加快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样板市,是当下广安的重要使命。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要求:广安要“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李建勤呼吁全市干部群众,“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为推动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8月27日,李建勤调研督导嘉陵江(广安段)河长制工作,主持召开全市河长制工作会议。“进一步摸清每一条河流情况,抓牢抓实河长制工作。”李建勤要求,大力开展“用双脚丈量每一条河流”工作,绘制河长制工作“一河一图”。

市级河长,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市级相关部门迅速行动。250个排查工作组,分别沿河采用无人机巡航跟踪、双脚丈量等方式全面开展污染源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50条河流开展了“用双脚丈量”工作,共出动工作人员2323人次,排查出污染源2531个,上图615个,市级6条河流已完成绘图。

“一河一图”,将成为治水作战图。“一个污染源点位一张整治单”——针对图上的污染源点位,将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措施、整治时限。整治一个,销号一个。

“用双脚丈量每一条河流”之外,河长制工作再次升级。9月17日至18日,市委五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响亮提出:打造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样板市。《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推进方案》(讨论稿)下发至每一个参会人员手中。

建设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治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方案明确提出: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打好碧水攻坚战。

这场战役中,将坚决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绘制“一河一图”,完善“一河一策”,建立“一河一档”,细化“四张清单”,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这场战役中,加强嘉陵江、渠江流域水环境资源保护,推进长滩寺河、西溪河、大洪河、御临河、芦溪河等小流域综合整治,实施《广安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方案》,彻底整治饮用水水源地问题。

我市目标明晰:到2020年,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达到35万吨/日,嘉陵江出川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渠江、大洪河、御临河出川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这场守护清流的行动,必将让广安河湖碧波荡漾。(张秋林 孔虹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倩)

[责任编辑:高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