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国际大咖云集 这届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干货满满

2018-11-06 10:46来源:深圳食事药闻


11月5日,来自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新西兰食品科技院、新西兰食品安全和科学研究中心、国家、省、市的政府监管部门、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等国内外多位权威专家及代表,融合监管部门、科研机构、食品企业、新闻媒体、消费者代表等各相关单位,齐聚深圳,共同探讨食品安全预警与品质提升。


今天专家们都讲了什么?

最强知识点这就来!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敏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于今年5月在国内率先出台《深圳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供深标准体系,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0年)》;制定了深圳市食品安全管理条例,深圳市正在构建从农田到餐桌,从质量安全保障到品质提升全链条全覆盖的共生食品安全体系,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深圳的食品安全工作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更开放的心态和姿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广泛协作,为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奋力向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作出应有贡献。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抽检司副司长梁钢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实施风险防控,控制和减少风险,中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制的原则,强调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基本形成了以市场准入为条件,以过程监管为基础,以抽检监测为着力点,以预警交流为纽带,以风险再评估为辅助的食品安全风险防体系。

下一步将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加强从农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的溯源管理和风险防控,加快风险预警交流体系的建设,切实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主动防范转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张磊时:《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现状与发展》

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提出了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和食品安全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逐步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一是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二是构建国家食品安全监测网络。三是坚持参与制标准。四是推动全球食品安全水平提升,建立食品安全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国际贸易公平。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绍龙

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检测,风险研判的机制,有利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希望通过这次论坛为社会各界搭建分享与沟通的大平台,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的关注与参与,共同营造食品安全共制共享的语言,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再上新的台阶。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秘书长 Tom Heilandt:《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确保食品安全和贸易公平的国际工具》

Codex目前拥有188个成员国,以科学严谨为工作原则。食品法典委员会是为所有与食品及其生产有关的问题制定食品标准的国际工具。我们希望各个成员国能够把我们的规则纳入他们的法律,目前来讲是一个规则,而不是法律。同样,我们经过世贸组织和卫生组织协定引用的,如果你想要把这个法规做的更加的严格的话,你必须要告知各个成员国,比如说在风险的评估上面,哪些漏洞依然存在,您这个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提升才能保证公民更加的安全,同样的话,我们也是同各个成员国合作。

对于食品补充剂特殊需求食物,我们正在做首先是关于婴幼儿的配方食品,接着是在生物强化不饱和脂肪酸和营养参考值方面做一些研究,同时也在考虑针对食品添加剂急用型治疗合理工具等。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邝兵:《深圳市食品安全战略与风险交流》

深圳从去年10月开始响应十九大号召,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方案和深圳市阳光餐饮方案,确定了一大战略目标、九大实施策略,打造三网立体智慧监管,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从线下实体店到线上交易,有效的保障有质量可持续的食品供给。围绕着战略目标和九大策略,将实施十三大工程,明确七大保障措施。

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主要有:构建舆情监测与信息研判体系;搭建风险交流技术支撑;开展多种形式的风险交流活动;启动监管+宣传的1+5+N立体宣传模式;打造中国深圳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品牌。

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食源性微生物危险解析》

在食品安全的危害的各类风险当中,食源性微生物是造成食源性的罪魁祸首。在引起食源性食物的种类也主要是集中在肉类食品和贝类海产品中,在我们国家也有特色,就是面制品。

微生物是从原料污染、材料污染,甚至是患病人员当中进行传播,所以控制食源性微生物的污染是要加强全程控制。微生物的污染实际上是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顾问医生杨子桥:《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预警》

食物安全中心采取由农田到餐桌的管理概念,采用国际食品安全机构所倡导的以科学为本的风险分析的运作模式。

食品安全警告系统第一步是及时监测与发现,食品安全中心从初步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及风险评估,识别真正具有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其后以不同的渠道发放预警,力求每一位利益相关人士都能尽快接收到相关信息,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前主席  Awilo Ochieng Pernet:《世界食品安全日对消费者的重要性》

联合国大会已确立每年的6月7日为食品安全日,这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食品是维持生命和促进身体健康的基本必需品,我们每个人都是食品的消费者。食源性疾病是指摄入不安全食物所导致的疾病,这对于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食源性疾病。希望各国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都能够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并且把食品安全问题提上全球议程。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樊永祥:《国内外食品添加剂关注热点介绍》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防腐保鲜加入食品中的人工或者合成物质。现在也有越来越多新兴的可以改善我们健康状况的添加剂出现在市场上。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相对来讲是非常之低的。很多时候,媒体对于添加剂的报道是片面的、夸大的,造成了消费者的恐慌,需要我们正确、客观的认识。

我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要从安全性、技术必要性和不误导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这和对污染物和致病菌管理是不一样,大家共同营造风险认识的环境,更有助于理性管控风险。

新西兰食品安全和科学研究中心、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 Phil Bremer:《消费者与食品安全:洞察什么才是关键的》

新西兰食品安全和科学研究中心致力于提高新西兰食品的声誉,为食品安全各利益相关方提供信息,改进各方对视食品安全的态度与认知。

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别食品的风险敏感度与信心不同,还受到产品包装、公司网页等“安全线索”的影响。企业应重视消费者的需求,主动提供相关信息。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害怕公众的想法就逃避沟通。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需要了解受众的需求与价值观。

新西兰食品科技院院士孙东晓:《从食品营养角度谈食品安全风险》

当前,食品供应链全球化,食品的类型与来源日益复杂,消费者对于食品制作喜好的改变,以及新病原体的产生和进化,导致食品安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消费者对于食物的需求越来越复杂,不只是吃,还需要身心的体会和愉快感。健康食品的下一步走向不只是功能食品,而是根据人体的不同人生阶段、生活方式、职业,能够调节人体功能,为心情减压的食品。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当前中国食品风险交流的挑战》

监管部门、业界、科技界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国内食品安全工作最大的短板是风险交流,而不是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经过这么长时间以来不断地辟谣、科普,公众已经能够接受我们的科普了,但尚未形成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谣言换套外衣就又不认识了。

整个食品工业的上游企业是高危的,因为上游不经常接触消费者,一旦公众的舆论怒火燃起之后将是无法控制的,需要企业有未雨绸缪的能力。要提升全员风险交流能力,尤其是在风险交流当中的决策能力和掌握决策的能力,可以通过实战案例演练、案例模拟等来提升。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风险监测管理处处长黄云庆:《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地方实践》

在风险交流中正确的表述和媒体沟通也非常重要,表述要务必精准精炼通俗易懂,以客观描述为主,不搀杂任何主观判断是最重要的,要充分体现责任感,对所有相关方负责;与媒体沟通要有技巧,要保持主动性,充分理解媒体作为传播者的关注点。

深圳市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形成了以检测和舆情监测为导向的风险交流的工作机制。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托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这一专业机构,成立了风险交流专家委员会,建立了首个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交流宣传资料库等。另外在在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方面也做出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舆情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引导和事后评判为核心的工作机制。

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回顾敬请关注我们~

编辑整理:深圳食事药闻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责任编辑:郑晓鹏]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