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广安:治污净河换水清岸绿

2018-11-06 09:42来源:广安在线

美丽家园(郑继明摄)

秋风徐徐,碧水微澜,从广安区崇望乡场镇穿过的小桥坝河,宛如一条美丽的玉带。

对崇望乡居民王碧兰而言,小桥坝河水的清澈度就是幸福的能见度。

“自从这里的污水处理站修好后,以前捧起来就可以喝的干净河水又回来了!”王碧兰说,早年的小桥坝河就是一条臭水河,如今,水清岸绿,在小河边散步,变成了一件惬意的事。

从臭水河到生态河的转变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让广安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的决心。

不信清流唤不回。肩负着维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的广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省率先打响治水之战。在多年持续努力下,我市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域覆盖”的水环境治理新路径。

“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新广安,正迎面走来。

治污:在全省率先开启“PPP”政企合作治污模式

苍山叠翠、湖水蔚蓝,在武胜县飞龙镇五排水村村民郑小林眼中,自家附近的五排水库整治之后,好一幅天然的蓝天碧水画卷。

五排水库,是武胜县城12万人口的备用水源。然而,如此重要的水源,也曾有着累累“伤痛”。

“戴着戒指在水库中洗手,戒指也会发黑。”郑小林讲述,随着库区网箱养鱼盛行,水体严重富营养化,连续几年检测,水质均为劣五类,备用水源无法使用。

五排水库之痛,不是孤例。从2013年市环保局的一份调研报告,足以窥见当时全市水污染防治形势的严峻:

农村面源污染日益加重。全市172个乡镇,仅建成污水处理厂(站)69座,在建生活污水处理站50座,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污水直排,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生态功能日益恶化。

饮水安全隐患重重。部分乡镇饮用水水源因生活污水、农村面源污染等,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由于资金缺乏,城区部分备用水源的取水、净化、输送管网等硬件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备用水源建设亟待加强;环境监管力量薄弱,尚未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监控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水环境形势令人忧心,治理迫在眉睫!

然而,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对于欠发达的广安来说,资金是首要问题。

如何破题?敢于吃螃蟹的广安以“PPP”政企合作模式作答。

2014年,广安在全省率先探索创新“PPP”专业治污模式,与中国水环境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以区域全流域“打包”广安城区、1个县级市、2个国家级开发园区、3个县、108个乡镇的水环境问题。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广安市委市政府能率先采用‘PPP’模式,与企业合作治污,确实具有超前的目光。”中国水环境集团广安公司总经理刘华明说,“PPP”模式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还将广安市全区域内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小平故居洗砚池和西溪河两条母亲河水环境治理、区域乡镇污水治理项目统一打包、整体规划、全域统筹,做到了治污无死角。

不仅如此,“PPP”模式是社会资本方先投入,政府拿到服务后再埋单的绩效付费机制,不仅决定了企业必须把设计、建造、运营、维护和使用统筹考虑,不断地进行技术、管理创新,而且每年政府的绩效考核也会让企业有约束力和动力去提供长期优质的服务。

创新采用“PPP”模式,全市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广安成为国内唯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区域性跨流域治理的典型示范。数据显示:广安与中国水环境集团通过“PPP”模式建成2个地埋式污水处理厂,85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建成115条、总长210公里的污水管网,日处理污水总量近20吨。

净河:“河长制”把脉问诊让河湖环境大“变身”

近日,广安区大安镇党委书记邓术芳和该镇南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华亮一起,来到流经南桥村的南桥河开展日常巡河。邓术芳是南桥河的镇级河长,王华亮是南桥河的村级河长。南桥河大安镇境内段并不长,只有800多米,邓术芳和王华亮沿河两岸仔细查看:河面有无白色垃圾、水葫芦、鸭子;河岸有无人钓鱼;是否有脏水流入河内……

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邓术芳和王华亮一起巡河,每月至少有4次。而在广安区,14名区级河长、85名乡镇级河长、516名村级河长,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开展“用双脚丈量每一条河流”行动已成常态。

不仅是广安区,为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保证“一河清水向东流”,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狠抓“河长制”的贯彻落实,加强嘉陵江和渠江流域水质保护,加大全市范围小流域污染治理工作。

定范围。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工作体系,将全市所有河湖纳入河长制范围,实现河长制全域覆盖。

明任务。由河长抓河湖治理规划、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检测跨界断面和重点水域,开展水行政执法等工作。

设组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总河长办公室、河长制办公室,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总河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市级河长,县乡村分段设河长,由同级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全市6个区市县共设4204名河长,对水环境负责。

立方案。出台了《广安市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工作方案》,编制“一河一策、一库一策、一塘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建立了目标、问题、任务、责任“四张清单”。

此外,今年我市还出台了《广安市河长制工作日常考核负面清单三十条》,规定市河长制办公室、市级河长联系单位督查人员发现区市县、园区河长制工作存在负面清单情形的,督办人员现场开具“问题交办单”,明确整改事项和时限要求,并于当日交办县级河长制办公室督办。市河长制办公室、市级河长联系单位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并对照负面清单给予扣分。负面清单管理总分100分,实行倒扣分制,年终最后得分按40%比例计入河长制年度绩效考核。

治水,我市目标明确:未来3至5年时间内,全面消除主要河湖黑臭水体,建成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丽广安,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高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