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近日,深圳获批“国家森林城市”,继“深圳蓝”之后,“深圳绿”成为深圳人的新骄傲。

原标题:常见深圳蓝 乐享森林绿 再还河水清

深圳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深圳新闻网讯 近日,深圳获批“国家森林城市”,继“深圳蓝”之后,“深圳绿”成为深圳人的新骄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用最严制度保障绿色发展。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市民绿色福利,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城市。


2017年,深圳全年空气优良天数、PM2.5年均浓度、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双提升”。今年前8月,深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6,灰霾天数累计为14天,同比减少3天。


铁腕管控“生态红线”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典型的经济大市、人口大市、环境容量小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圳有超前眼光,早在2005年就率先出台管理规定,将市域近一半土地划定为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以铁线铁腕铁律管控“生态红线”,明确“生态红线”就是“高压线”,确保全市生态用地比例不低于50%。


保护环境,法治先行。深圳加快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法规体系。先后颁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等,出台碳排放管理、循环经济、绿色建筑、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法规,实施大气质量提升40条、水环境治理40条等系列措施,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健全环保信用管理、绿色采购、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市场机制,完善环境监管模式和长效机制。


提升经济体系“绿色含量”


10月11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住博会”上,深圳展出的一套采用整体式钢结构集成模块技术建造的公寓格外引人注目。这个仅有32.4平方米的单人精品公寓涵盖了客厅、餐厅、卧室、浴室、阳台等所有生活必备功能,从建筑到软装完成仅用7天时间。这是深圳建筑领域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绿色建筑工业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不断探索过程中,深圳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在经济建设中,深圳着力打造绿色经济体系,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政策,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形成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以结构优化提高产业的“绿色含量”。同时,深圳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的特大城市,在全国率先对所有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市累计绿色建设标识面积达7000多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规模居全国前列。


今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报告2018》,深圳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3月,全市2018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大会召开,会议强调以更大决心更硬措施更实作风,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美丽深圳。


深圳对标一流提升大气质量,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行动,推进城区物流电动化、柴油车改造、绿色港航等“十大工程”125项具体任务,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前深圳是GDP前20城市中唯一达标城市。


相比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尤其是河流水环境质量是深圳环境的一大短板,也是深圳城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今年以来,深圳聚焦短板实施治水提质“大会战、大建设”,全面打响管网建设、正本清源、提标扩建拓能、河道综合整治、三大污染源全面监管、智慧环水的“六大战役”,全年计划完成投资336亿元,治水提质工程项目397个。


按照“六大战役”的建设目标,今年年底前,深圳将实现深圳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达到地表水Ⅴ类;茅洲河考核断面稳定达标,水质持续改善。2019年底基本完成全市133条黑臭水体的整治,在“十三五”期间基本解决深圳突出的水污染问题。 (记者窦延文)


[责任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