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广深港高铁通车背后的科技创新力量

条评论立即评论

广深港高铁通车背后的科技创新力量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科技创新改变生活,广深港高铁的全线开通就是极为生动的范例。

9月23日7时,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首班列车G5736次从香港西九龙站发车,前往深圳北站。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广深港高铁全线正式开通运营。

这些天,广深港高铁通车的消息刷爆深圳人的朋友圈。从香港西九龙站乘坐高铁至深圳福田站最快用时14分钟,按照一些市民的说法,早上出发去香港喝早茶、购物,回来还可以在深圳吃个晚饭。同时,香港西九龙站至广州南站也只需47分钟,这标志着香港、广州、深圳三大城市融入一小时生活圈,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其战略意义可想而知。

通车后,人们谈论得比较多的是通关流程问题,而事实上,广深港高铁的通车也是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累积和推动的结果。

广深港高铁线路不长,但是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中国首座珠江口水底高速铁路隧道——狮子洋隧道、首座城市中心全地下高铁车站——深圳福田站、深圳福田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难点工程,体现了中国高速铁路长大水底隧道盾构综合设计技术、城市中心大型地下车站综合设计技术、现代综合交通及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等。

许多广东人可能对狮子洋隧道不陌生。这一隧道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站和东莞市虎门站之间,是目前国内里程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第一座水下铁路隧道。隧道可抗7级强震,可抵御5公斤炸药的冲击,此外,隧道内设计的19条逃生横通道,可以有效应对火灾、火车意外撞击等事故发生时人员的安全撤离。在建设过程中,这座隧道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全部破解,填补了我国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施工多项技术空白,共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2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10项,成果推广应用于珠三角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等中国各地共250余千米的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建设中。

与广深港高铁紧密相联的还有深圳人熟悉的福田站。福田站建成时是亚洲最大地下火车站,面积仅次于美国纽约中央火车站,主体结构为地下三层大跨度超长、超厚和长高比大的混凝土结构。车站采用比地铁系统更严格的防火设施布置、站台抗压屏蔽门及减震隔音。在建设过程中同样攻克了诸多技术难关,取得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

创新是第一动力。如果不走创新驱动的道路,新旧动能不能够顺利转换,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其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接轨,广深港高铁也由此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展示窗口。科技创新改变生活,广深港高铁的全线开通就是极为生动的范例。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