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曝光和谴责也是惩罚

条评论立即评论

曝光和谴责也是惩罚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广泛的陌生人基于社会认识的谴责,熟人圈子里的丢分,坏行为经过视频传播,类似于“示众”,在一定程度上将重构人的社会交往,重设人的社会形象,惩罚其实并不轻。

广泛的陌生人基于社会认识的谴责,熟人圈子里的丢分,坏行为经过视频传播,类似于“示众”,在一定程度上将重构人的社会交往,重设人的社会形象,惩罚其实并不轻。

高铁霸座,连出几桩。男子孙某热度尚未退尽,女子周某又来刷屏,还有一位大婶也被曝光。手机视频录下现场,网络一传嘴脸毕现,不肯讲理不管型号软硬,看上去都十足“拉仇恨”。

镜头有特殊的能力,它在对准某个场面时,就包含着在社会层面上放大这一场面的作用,它的具体性扩大了“在场”的规模,使任何语言的转述显得苍白。它不经过滤地展示了现场,口舌、肢体、身态、眼神、脸色乃至气息扑面而来。当我们看到一个霸座行为的视频时,即唤醒了自己见过听过或遭遇过的那些蛮不讲理的印象。

一段传播中的视频又同时隐含着“过滤”的设定,毕竟我们并不是随随便便就拍个东西并传播开来,总是判断某个场面“值得拍”、“可以传”才去拍的,视频在传播中被赋予“典型性”了。这样,当我们观看一段霸座行为的视频时,可能对这个正在被展示的行为产生比身在现场更加强烈的厌恶感。在现场,我们只是作为个体在旁观,而在屏幕前面,我们是在虚拟社区里表现作为一个真实社会个体的真实情状。

不知那些被拍录的霸座者观看自己作为主角的视频,会不会内心里感觉到自己的丑陋。正常情理而言,人总是希望在大庭广众之下留下美好的一面,人们晒起自己的生活时就是围绕着怎样在朋友圈里树立起正面的形象。霸座现场的表现,看起来应该是令自己也厌恶的吧,但一旦记录并传播,就没法遮盖和删除了,在熟人面前竭力维持的“人设”也可能就崩塌了。广泛的陌生人基于社会认识的谴责,熟人圈子里的丢分,坏行为经过视频传播,类似于“示众”,在一定程度上将重构人的社会交往,重设人的社会形象,惩罚其实并不轻。

但人们对这类行为还不满足于只得到“软惩罚”,还要求社会规则发挥“硬惩罚”作用。近期有两起霸座行为已得到规则化的处理,公安机关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罚款,铁路运输部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购票乘车。

在强制性的惩罚上,霸座行为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教训,违反社会规则的成本是否足够高昂,可能还存在不同看法。在我看来,罚款和限乘可算是惩罚适当。强制性的规则使用,要看事实和规则,事实有多严重,规则是怎样的,要照规则来,而不是一时的情绪和“可恨度”来。规则在先,违反规则的具体事实在后,规则怎样写的,就怎样办。

社会运行的规则是一个体系,对违反规则的行为加以处罚也是一样。从上班迟到、驾车闯红灯到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直至敲诈勒索、杀人放火,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林林总总,轻重不一,惩罚也是各不相同的。违反社会规则的严重程度有比较,惩罚的轻重有比较,两者相宜,就是罚当其错、罪刑相当。我们看到的霸座行为,是个人而非团伙,是软抗而非暴力,社会影响不算小,但直接后果很有限。社会有规则,规则得到了严格的执行,这就是得当。说现有处罚不够,可能不足以儆戒他人,只是假设。霸座行为被曝光后,事主的代价大不大,事主有数的,重要的是,这样的行为不能不曝光就不管,也不能曝了光就乱管。

高铁霸座之类事情,不是大事,但如果没有后果,蔚然成风,社会一定会变坏。曝光、谴责和惩罚,都是在体现正气、维护正气。

(作者系知名媒体评论人刘洪波)

[责任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