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民办诊所可获 公共卫生服务“准入证”

条评论立即评论

民办诊所可获 公共卫生服务“准入证”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9日,记者从深圳市卫计委获悉,《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经公布,并将于10月19日通过“健康深圳”微信公众号举行听证会。当前深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多个项目服务数量、质量不达标。

深圳罗湖医院集团东门社康中心家庭医生上门为患者服务。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摄

社康中心“末位

淘汰”你同意吗?

宝宝打疫苗,老人家血压高了,大肚婆产前健康管理……要是一趟趟跑大医院,路又远人又多,其实,在家门口的社康中心,都能解决,这些都是深圳为常住居民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9日,记者从深圳市卫计委获悉,《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经公布,并将于10月19日通过“健康深圳”微信公众号举行听证会。

记者了解到,《管理办法》备受关注,尤其是放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市场,实行“末位淘汰”等更被认为是深圳医改的又一次创新。南方+发动的网络投票调查也显示,八成网友赞同做不好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康中心可以实行“末位淘汰”,不享受政府补助。

问题

部分社康中心存在吃“大锅饭”问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针对当前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是深化医改、建设健康深圳、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市民健康的基础性工作。

据了解,深圳该服务项目由2009年的9项增加到现在的14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最初的20元逐步增加到如今的70元,项目内容不断扩充,补助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日趋规范。

然而,当前深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多个项目服务数量、质量不达标。

一是存在健康信息孤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的个人健康信息无法共享,有些居民一人建了多份健康档案,有的非实名制建档,造成市民参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缺乏约束机制。

二是吃“大锅饭”。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机制、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社康中心存在“多干少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问题,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服务不入人心。由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综合评价缺乏责任主体,造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到位,特别是对居民个人的综合性健康评价不到位,导致居民不清楚政府提供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对策

社康中心考核连续2年排名末位不再享政府补助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管理办法》“对症下药”,出台新规定。

首先,《管理办法》规定,将建立实名制电子健康档案,作为居民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后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跟踪随访和健康管理。市民可以自主选择一家定点服务机构作为本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责任管理单位,并自主选择或者由定点服务机构为其指定一名责任医生。市民还可申请变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责任管理单位或者责任医生,变更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其次,将采用放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市场、确定定点服务机构、实行协议管理的模式,鼓励适当竞争,促进定点服务机构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管理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向区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成为定点服务机构。这意味着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定点服务机构可能不再是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独有了。

最后,加强对定点服务机构的监管和考核,建立定点服务机构退出机制。《管理办法》规定,在上年度市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中排名不达标的区(新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向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予以通报,并约谈区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求其限期整改。在上年度区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中排名后15%的定点服务机构,由区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定点服务机构限期整改,并扣减本年度项目财政补助经费。而在区级绩效考核中,连续2年排名末位的定点服务机构将“末位淘汰”,不再享受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

“这些年深圳市政府对社康中心投入很大,但社康中心仍不强大,主要是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动力机制不完善,很多医院并没有真正把资源下沉到社康中心去。”深圳市卫计委公卫处处长兼医改办主任李创介绍,放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市场,加强监管迫在眉睫。“医疗市场是开放的,老百姓可以选择,只有社康中心服务做好了,老百姓才愿意来。”

调查

逾八成网友赞同社康中心“末位淘汰”

据介绍,听证议题主要包括三点:是否赞同允许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是否赞同将每位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的定点服务机构;是否赞同对定点服务机构的监管、考核等有关规定。

针对这3个议题,南方+发动了一次网络投票调查。从投票结果来看,多数人赞同《管理办法》提出的3个对策,逾八成网友赞同加强对定点服务机构进行监管和考核,实施“末位淘汰”。

争议

“末位淘汰”需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

在网上,关于社康中心是否要“末位淘汰”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赞同方认为,只有末位淘汰,才能提升社康中心的服务水平。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曾经就诊过的社康中心医疗水平不能让人满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反对方认为基础医疗不适合“末位淘汰”,社康中心医务人员更需要稳定。不少深圳网友表示,基层医务工作者已经超负荷工作,待遇整体也偏低。网友“冯”认为,政府不仅要做好考核,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提升社康中心的服务水平,引导居民去社康中心才是根本。在这位网友看来,社康中心目前的状况更需要激励,而不是压力。也有网友强调需要制定“末位淘汰”的科学标准。“考核标准不明确,无法真实评价一个社康中心服务质量的好与坏。”罗湖区一位家庭医生说。

允许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爱壶”表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产品,理应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承担,公办、民办本应一视同仁,引入高质量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才更有活力。

对此,罗湖医院集团副院长林锦春建议,在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服务上,要政府和社会两条腿走路。在他看来,社康中心只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种,目前社会上有大量诊所、门诊部,如果把家庭医生签约,甚至基本公卫职能都放开给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政府根据需求量和质量购买服务,与社康中心形成错位服务,优势互补,而不是只有社康中心才能获得补助,这样就不会出现社康中心盲目扩张的情况。(●南方日报记者向雨航)

[责任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