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鹏友圈”越来越大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鹏友圈”越来越大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鹏友圈”,音同“朋友圈”,尽管只是一个比方,但却形象地描绘了一座青春之城对结识国际名城的渴望。

原标题:85个国际友城遍布世界55个国家(地区) 深圳“鹏友圈”越来越大

深圳新闻网讯 “鹏友圈”,音同“朋友圈”,尽管只是一个比方,但却形象地描绘了一座青春之城对结识国际名城的渴望。

从1986年深圳与休斯敦结缘首个姐妹城市直到今天,深圳友城从无到有,对外交流和特区同步发展。如今,85个国际友城遍布全球55个国家(地区),仅仅在近3年多时间里,深圳友城大家庭就新添24名新成员。

深圳国际友城网络建设一直坚持不求数量更重质量、不求形式但求内涵的原则,无不彰显拓展新友城的“深圳标准”,友城不仅是洋亲戚,更是一个个世界标杆。当然这一“标准”中更蕴含着交往的质量,深圳通过首创一系列品牌项目在国际友城网络中正扮演着“引领”的重要角色。服务国家整体外交的同时结合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目标,深圳正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在拓展全球“鹏友圈”之路上不断寻找城市发展的新坐标。

拓展“天下鹏友圈”融入“全球创新圈”

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一系列新提法、新目标彰显深圳“创新”欲走“国际化”道路的决心。近年来,拓展国际友城网络的“深圳标准”也投向了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地。

细数近3年来结识的新“鹏友”便可清晰感受到:“创新颜值高”已经逐渐成为深圳结好的“黄金法则”。作为创新“十大行动计划”之一的十大海外创新中心首批7个已于2017年5月正式揭牌,其中美国西雅图、法国伊夫林省、加拿大多伦多以及以色列海法均为友城,且与伊夫林省和多伦多的结好几乎与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同步进行的。

此外,伴随深圳-密歇根贸易、投资和创新合作中心的筹备到成立,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密歇根州首府底特律与深圳结下的“姐妹情缘”最终促成两市结好。曾经的世界汽车城如今有一个新别称:复兴之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元素与底特律工业复兴的元素能很好地相结合,现在的底特律非常适合年轻人来工作或创业,尤其在汽车相关领域的创新技术开发方面。”底特律市长迈克·达根对于新友城充满期待。目前,深圳前沿科技产业基金已在底特律开展投资合作,用于在自动化、车网相连以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研究,包括建立智能车辆联合研究中心和机器人实验室。

无共享,不创新。融入全球创新圈,“国际友城网络”是无可取代的工具——它是一条“捷径”,网络中的任一城市都可以共享创新资源为己所用。正如世界可穿戴之父、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斯蒂夫·曼访问深圳期间所言,“未来的合作不仅着眼于深圳与多伦多,更是瞄准世界版图上的可穿戴技术网络,即波士顿-旧金山硅谷-多伦多-深圳,希望深圳在中国与北美之间搭建一座创新之桥,构建全球可穿戴技术创新网络,成为该行业标准制订过程中的引领者。”

民心相通用心结识“新鹏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间交往是民心相通的基础,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友城网络建设则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而深圳在沿线交友过程中也是格外地“走心”。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友城加德满都受灾严重,深圳在第一时间发去了慰问信,而且以市政府名义向加德满都捐款100万元,并从此建立起友城受灾捐助机制以及专门的国际捐助账户,树立国际友城援助典范。

2017年12月17日,在深圳国际交流合作盛典现场,一个全新的名词进入人们的视野:“深系澜湄”,显示出深圳在探索民间力量和公益创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新思维、新模式不断刷新。“澜湄合作”即“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简称,旨在打造澜湄5 1命运共同体,也就是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和中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深圳通过一系列品牌项目,如“深圳特区建设经验共享体系”“地中海贫血和耳聋基因筛查”“湄公河光明行”等,让沿线人民分享“深圳经验”与前沿科技成果。

在开展“深系澜湄”项目过程中,深圳与柬埔寨首都金边结缘并正式缔结友城。今年5月9日在金边举行的一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经验分享论坛”上,友城的成功故事让当地官员感触颇深,“深圳发展的经验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了,我记了满满5张纸的笔记!”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投资和规划处负责人臣勒学有所获并感叹,论坛为当地经济特区的建设贡献了“深圳智慧”。

伴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路线图的全面展开,市外办也不断更新友城拓展计划。梳理近年来结好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泰国首都曼谷、柬埔寨首都金边等城市,便可清晰地看出这些“新鹏友”共同拥有“一带一路”的标签。未来,深圳还将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优先选取与深圳互补性强的城市建立友好关系。

从“友好优势”到“发展优势”的有力接续

共创、共享、共赢,这是“生态圈”一词的应有之义。2016年11月17日,“深圳鹏友圈”正式启动,昭示着一个以具体项目带动友城交往、以多边平台集聚友城资源的深圳鹏友“生态圈”将走入人们视野。

全球化趋势催变思维方式,如何突显深圳在友城全球网络中的“引领”效应,实现以深圳为纽带的友城“抱团”发展?其实,早在“深圳鹏友圈”启动之前,深圳就一直在探索建立多项友城合作新机制,完善国际友城交往平台,逐步实现以深圳为纽带的多边化、常态化合作机制。

作为高科技之城,深圳以高交会、文博会为平台在国际友城网络中正在扮演引领的重要角色:推动友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遍布世界的友城纷纷来到深圳寻觅对接中国市场的机遇,深圳正在成为友城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站,在这里,他们找到前沿技术,更找到了商业合作伙伴。

2014年6月底成立的“深圳国际友城企业家俱乐部”是全国首创,通过增进友城企业家间的互信互助,帮助会员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走出去”、“引进来”综合服务以及咨询、调解、维权、跟进重大项目等专业领域服务。实现友城间信息、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高效配置。

“从建立初期的艰苦环境到如今成功上演一个个创业故事,从深企走向全球到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在2014年7月首届“国际友城使者夏令营”里,来自10个国家的34名青年津津有味地聆听着有关深圳成长的故事,营员们跨越语言障碍,从相识相知到共建微信“朋友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是一次从想象深圳到认识并理解深圳的学习之旅。

2014年11月17日,由南方科技大学发起倡议成立的“深圳国际友好城市大学联盟”吸引了来自五大洲12个国家的17所加盟高校,被业界期冀成为新时代的大学联盟 “常春藤”。深圳在国际化平台上博采众长,友爱协作,在全球优秀青年中开拓更加广阔的“朋友圈”。

经过几年的探索,国际友城市长圆桌会议、国际友城联络员会议、国际友城外办主任会议等一系列友城交流品牌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以及各友城融入全球化提供了全新的载体。(首席记者 孙锦)

 

[责任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