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深圳需要更多这样的“蒲公英”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需要更多这样的“蒲公英”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这些年来,“垃圾围城”已成为不少城市之痛,深圳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幅约为7%,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去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出台,垃圾分类由以往的鼓励为主转变为全面强制。但尽管如此,垃圾分类仍然很难说已成为深圳人的一种自觉。

最近,宝安区城管局组织举办了生活垃圾分类“社工义工”公益宣导员(小区督导员)业务培训,参与人员包括各街道垃圾分类专干、社区的社工(或专干)和优秀小区物业公司督导员以及垃圾分类义工等100多人。

此前,宝安区城管局推出了一个“蒲公英计划”,意在让部分推进垃圾分类的骨干分子能像“蒲公英”一样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广为撒播,让垃圾分类成为更多人的习惯和自觉。

这些年来,“垃圾围城”已成为不少城市之痛,深圳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幅约为7%,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事实上,早在2000年,深圳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去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方案》出台,垃圾分类由以往的鼓励为主转变为全面强制。但尽管如此,垃圾分类仍然很难说已成为深圳人的一种自觉。

在一次展会上,一份小小的问卷和四个分类垃圾箱难倒了大批前来参观的深圳市民。调查问卷显示,有近62.5%的受访者表示对垃圾分类回收后的用途“不清楚”。近年来,随着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情况略有改观,但实事求是地讲,许多人对垃圾分类的概念依然很模糊。

垃圾分类是件大事,但确实需要下“绣花”的功夫。譬如为推行垃圾分类,日本进行了约10年的全民教育,年年讲,月月讲,还通过学校环境教育,用小学生来教育大人。一个社区新入住的居民一般在第一天就会收到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明和扔垃圾时间表,上面还有中、日、韩、英四种文字说明和彩色漫画图示。深圳人口众多,且流动性大,要让垃圾分类的理念和知识深入人心,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是一个推崇互联网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时代,宝安推出的“蒲公英计划”让督导员去做社区居民的工作,看起来似乎有点“笨”,但很多时候,一些公共政策就是需要依靠这样扎实的工作方式一点一滴地向前推进,呼吁十遍不如手把手地教上一遍,希望深圳的社区里能有更多的“蒲公英”行动起来,让将垃圾分类的理念在每一个人心里生根、发芽。(成文晋)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