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深网时评>

文博会:与新时代同行,积聚中国文化动能

文博会:与新时代同行,积聚中国文化动能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十多年来,深圳文化产业与文博会共同成长,文博会越办越红火,是深圳乃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缩影。

鹏城五月,凤凰花开。今天,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大幕开启,深圳进入“文博会时间”。本届文博会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等多个重量级部门共同举办,盛况空前。

第十四届文博会开幕新闻发布会现场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举办的文博会,注定意义非凡。经过14届的培育和成长,文博会与时代同行,与城市共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十多年来,不断成长蝶变的文博会声誉日隆,绽放出愈发迷人的光彩。而今,文博会又被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如何延续精彩、更上层楼,历史期待着我们的回答。


与往届相比,今年的文博会极具亮色。首先,本届文博会将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展现国家级展会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是深圳的胎记,改革开放40周年之于深圳,无疑具有特殊意义,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正奋力打造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优越性的最佳例证、最佳样板。某种意义上,逐步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正是改革开放和深圳实践结出的硕果之一,而这样一个国家级展会,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理应有更多的担当。


深化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也是今年文博会的亮点之一。在宏阔的历史文明交汇中,文化艺术是最先相互接触、最先跨越语言障碍和亲和力最强的先遣队与“亲善大使”。本届文博会通过激活和释放市场动能,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无疑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力承接。“一带一路”有着厚重灿烂的历史,更有着辽阔而美好的未来,文博会作为沿线国家不同文化深入交融的融合剂,无疑将成就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荣光。


本届文博会的另一大亮点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文化活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样要以“人民”二字为中心,以人民的需求作为事业前行的指针,以供给侧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文博会,也将更具生命力。


今年的文博会亦致力于进一步提升质量型、内涵式办展水平,提升文博会引领产业高端发展作用。纵观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内容质量不高、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问题越来越明显,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必须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中即已明确提出,要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着眼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通盘考虑、整体规划。文博会已走过十多个年头,要实现“高位过坎”和自我超越,就需要在质量型、内涵式办展方面下功夫。今年的文博会注重强化配套活动的高端引领作用,同时着力优化展商结构和质量,不断完善文博会配套服务平台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在质量型、内涵式办展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十多年来,深圳文化产业与文博会共同成长,文博会越办越红火,是深圳乃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缩影。与深圳这座城市一样,文博会很年轻,但却极具爆发力,成绩斐然,朝气逼人。我们熟悉它,就像我们熟悉这座城市,熟悉我们自己。某种意义上,文博会与深圳是相互影响,彼此成全。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十多年来,文博会不断积聚着中国的文化动能,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厚重与灵动兼具、更为生气蓬勃、韵味深长的人文中国。“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使命在肩的文博会,必将愈发厚重、精彩。(作者:彭健)

 


[责任编辑:谭铭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