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莲花山“老深圳”也惊叹5年来的新变化

条评论立即评论

莲花山“老深圳”也惊叹5年来的新变化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总书记的讲话让深圳市民群众倍感振奋和幸福。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数位亲历者,听他们讲述5年多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及他们对深圳这5年多来发展变化的切身感受。

昨日,许多市民在莲花山顶拍摄城市风光。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摄

原标题:莲花山 “老深圳”也惊叹5年来的新变化

深圳新闻网讯 2012年12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发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进军令。5年多来,深圳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昨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总书记的讲话让深圳市民群众倍感振奋和幸福。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数位亲历者,听他们讲述5年多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及他们对深圳这5年多来发展变化的切身感受。

 

牢记嘱托 奋发有为

春日暖阳下,走在莲花山公园里,处处可见轻松游园的市民。从山顶广场南向远眺,城市美景尽收眼底。杨义标曾经在莲花山公园工作十余年,但每次登上山顶,看到这一幕,仍然心神激荡。

再次发出改革开放强音激励每一名干部群众

2012年12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一路上,不清场、不封路,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在这里,他又一次发出了改革开放的强音: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时任莲花山公园管理处主任的杨义标见证了这一时刻,5年多来,这一时刻他一直铭记在心。“习总书记对深圳的嘱托,就是对深圳每一名干部群众的激励。这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努力践行,为深圳的改革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封园、不清场,成为榜样之行

杨义标告诉记者,当时得知习总书记要到莲花山公园瞻仰邓小平塑像,同志们都很兴奋,但也十分紧张。“上级领导通知我们,不封园、不清场,不铺红毯、不拉横幅。我当时非常担心周末游人较多,现场不好控制。但事后证明,这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习总书记乘坐的中巴车礼让行人,市民朋友热情回应,现场气氛热烈,但秩序井然。”

莲花山公园因其意义特殊,每年要接待很多领导干部。习总书记带头践行八项规定,接待从简,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此后,所有大大小小的接待,我们再也没有铺过红毯、拉过横幅;领导们也都是轻车简从,和普通游客没有两样。”

以改革实干的精神奋发进取

5年多过去了,习总书记手植的高山榕,已经成为莲花山公园的一道风景,茁壮地成长。杨义标也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2013年底,他调到深圳湾公园担任园长,2016年8月,又调到仙湖植物园任副书记。“这几个公园都是深圳有代表性的景点,不论是被鳞次栉比的高楼环绕的莲花山和深圳湾,还是被丰富植被覆盖的仙湖,都是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杨义标说,深圳提出建设世界著名花城、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作为一个园林工作者,看到深圳越变越美,他感到由衷的骄傲。

去年,深圳承办了国际植物学大会,盛况空前、成果显著,既传递了中国声音、彰显了大国形象,也为深圳留下了宝贵财富。杨义标所在的仙湖植物园作为大会的重要活动场地,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工作中,我们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时时处处多想群众的需求。去年一年,我们新建成园内步行系统,建立了完善的游客服务休憩设施,并向公众开放了拥有大量植物文献的图书馆,不断提升植物园的魅力,为市民创造最好的游览环境。”

“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时,在仙湖植物园种了一株高山榕。20年后,习总书记在莲花山上也种下一株高山榕,就是表达继续改革开放不动摇的深刻涵义。”杨义标说,因为工作的关系,自己与这两株高山榕结下了不解之缘,心中感慨万千。“高山榕是岭南本土树种,根系庞大,枝叶茂盛,给人以吉祥如意、繁荣富强的寓意。带着这样美好的祝福,我们以改革实干的精神奋发进取,在新时代走在前列,在新征程上勇当尖兵。”

 

城市绿色魅力让市民幸福感大增

“习总书记在莲花山山顶广场所说的话,栽树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而作为一名普通的园林工作者,我们不忘初心牢记嘱托,在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深圳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真正成为一座富有魅力的‘公园之城’。”莲花山公园副园长邱少松站在山顶广场回忆起5年多前的场景不禁感叹道,如今的深圳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才,而市民的绿色文明意识也不断提升从而助力城市的绿色发展。

蓝天白云吸引更多“新深圳人”落户

作为曾经的莲花山公园园容工作部部长,邱少松对于这几年的“美丽深圳”建设颇有感触,蓝天白云几乎每天装点着深圳这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人们在微博、微信上争晒的“主角”。清新的空气,怡人的环境,成为很多“新深圳人”在此安家落户的重要因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不仅指引着深圳的生态文明建设,更让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以大大提升。作为深圳公园建设的见证者,邱少松的切身体会是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和决心。在他看来,这几年深圳公园建设不仅总量不断增加,各项公园绿化指标在全国大中城市处于领先地位,而且整体布局日趋合理,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水准持续提升,公园品质、主题特色彰显。大大小小的公园不仅是美丽深圳的“颜值担当”,也承载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们的“绿色生活”梦想。

市民绿色意识显著提升

“这些年来,深圳市民的文明指数明显提升,尤其是发自内心的生态环保意识。”邱少松引用了这样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莲花山公园的垃圾桶原先有700余个,自从几年前开始陆续建立垃圾分类点以后,如今公园里只有70多个垃圾桶,市民们已经逐渐养成了科学文明处理垃圾的习惯,绿色生活方式悄然形成一种新时尚。

邱少松表示,伴随市民出境旅游的人数不断上升,很多国外的城市管理细节开始为大家了解并接受。就像很多市民初到国外感觉垃圾桶不方便,再到后来习惯自己将垃圾收纳然后集中分类丢弃,这些好习惯也带回了深圳,让“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市民处处感受到城市的变化

莲花山公园,习近平总书记5年多前挥锹铲土种下的高山榕挺拔茂盛,在春日的阳光里吐露着勃勃生机。“榕树是南方特有的树种,生命力旺盛。它一天天长高长大,我们看着特别高兴。”莲花山公园保安部部长田继远对记者说。

记忆最深刻的是习总书记发自内心地对群众的关心

田继远,1983年从部队转业到深圳,35年来工作和生活都没离开莲花山一带,是莲花山公园从无到有的见证者。杨少群,22岁退伍后直奔深圳,12年来,一直在莲花山公园工作。“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的那一天,我们都在现场亲身经历了总书记与深圳干部群众的亲切交流,聆听了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那是毕生难忘的一天。”田继远说,5年多过去了,国家越来越富强,深圳越来越美丽,这些变化都折射在莲花山公园里。“我算得上是‘老深圳’了,但还是忍不住为这些巨大的变化感到惊叹。”

他们回想起见到习总书记那一天,记忆最深刻的是习总书记发自内心地对群众的关心。

“当天是周末,公园里游人很多。习总书记一下车,有群众一眼就认出了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田继远说,“就像报纸上写的一样,总书记和群众握手,问‘深圳的生活好吧’,大家开心地回答‘好’,他笑眯眯地说,‘你们过得好,我们就高兴’。现场气氛既热烈又亲切。”

“我真没想到,习总书记是这么平易近人,这么关心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田继远说。

习总书记亲手种下的高山榕成新景观

5年多过去了,莲花山公园依然是深圳市民最喜欢游览的景点之一,去年一年就接待了超过1200万人次,“最多的一天接待了26万人次,真是热闹非凡!特别是习总书记亲手种下的那株高山榕,已经成为新景观,来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几年来,莲花山公园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论是大的改造,还是小的调整,都体现了公园管理处对市民游客的关心。

田继远告诉记者,为了宣传落实“垃圾不落地”的环保理念,莲花山公园从2015年底开始逐步减少垃圾桶设置,改为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在投放点,游客既可以学习和实践垃圾分类,也可以坐下来歇一歇,公园还提供了免费的直饮水。此外,公园还对风筝广场的植被进行了优化,“以前大树下面的灌木丛里易孳生蚊虫,让来这里放风筝的孩子们挺遭罪,现在全部铺上了草皮,情况大为改观。”

处处感受到城市的变化

“在公园里,我是一个管理者,要为游客服务。走出公园,就是一个普通市民,也享受着城市变化带来的各种便利,真心为深圳感到骄傲。”杨少群说,这几年,他所生活的福田中心区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生机勃勃,政府的服务越来越贴心,很多事项在街道社区“一站式”就能办好。“就拿港澳通行证的签注来说,以前要跑出入境服务大厅,现在楼下就有自助服务站,刷一刷就搞定,别提多方便了!”杨少群说,这几年他个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深圳落了户,2014年成了家,现在孩子都3岁了,日子过得很幸福。

“深圳就是我的家,我希望她越变越好!”

 

感知生活便利彰显城市发展与进步

“你们过得好,我们就高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市民最直观的生活感受就是总书记最关心、最牵挂的。5年多来,市民林壮波经常会登莲花山感受当年现场给予他的“余温”,同时他也感叹这几年来深圳的城市发展和开放包容,让市民倍感自豪和欣慰。

生活变化预示社会未来发展趋势

2012年12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塑像敬献花篮,林壮波碰巧晨练经过,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人问总书记对深圳的感觉如何,他说深圳的环境很好,人也很热情。后来他又问“你们过得好不好”,很多人都说好,他就说“你们过得好,我们就高兴。”

“人民生活的细微变化往往包含着一个社会未来的发展态势,回想现场的每个细节,或许有所启示.”林壮波与很多深圳人一样对城市更加便利的生活深感欣慰:家门口的路网不断扩张,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看病就诊不用出社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便利的生活环境成为市民最为看重的一环。

“来了,就是深圳人”融入生活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温暖人心的话语绝不只是口号,而是融入到城市中每一个角落,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这个城市找到了归属感。林壮波对深圳吸引人才的政策十分关注,他说,近年来,深圳在吸引人才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努力使深圳成为吸引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相继出台了《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孔雀计划”等,在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优惠政策。

年轻的深圳十分懂得“融入”的重要性,把多元化的移民文化看成一笔小心呵护的城市财富。林壮波告诉记者,这些年他认识了很多新到深圳的朋友,他们不仅自己落户了,还都纷纷把孩子和老人接到了深圳,结束了过去那种“飘荡”的经历,在深圳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在林壮波看来,一家人团聚,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都体现了城市文明发展的内涵,也让人真切体会到了那句话——“来了,就是深圳人!”

温暖细节中彰显民生的巨大投入

“便捷的生活方式体现城市文明进步,这几年深圳的交通出行大有改善。”林壮波欣喜地告诉记者,不仅是深南大道、滨海大道、北环大道这些主干道,还有很多原特区外的道路都可以见到整洁平整的柏油路面,花团锦簇的立体绿化,经过优化升级的交通设施,不仅让出行变得顺畅快捷,更让人们心情轻松愉悦。通过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改善的不仅是交通出行,还让整个城市的“颜值”与“气质”迈上一个新台阶。

满意的背后,离不开深圳对民生领域的大力投入。虽然多数市民也许不了解那些干巴巴的数据,但他们源自生活中温暖细节的真实感受,却更能佐证一座城市的文明与进步。莲花山上的那一次偶遇注定在林壮波心中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也让他更加深爱这座城市,“深圳是一座有爱又充满磁力的城市,我被她深深吸引并扎根在这里。”(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孙锦)

 

[责任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