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二线,更开放,一体化深圳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
2018-01-22 13:09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撤二线,更开放,一体化深圳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因为关税、边防等种种问题,在特区边缘拉起一道近90公里的铁丝网,俗称为“二线”。这道特区管理线为保障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维护深圳社会治安、减轻粤港分界线管控压力、保证香港回归祖国平稳过渡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国务院批复撤关,龙岗、宝安也被纳入特区,但这道特区管理线却一直存在。因为这一条管理线,原关内关外有了区别,管理上的差异也有所体现。由于“二线”对城市规划发展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不便,近年来拆除“二线”的呼声一直很高。而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要求深圳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结合特区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为新时期超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积累经验、当好示范;进一步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确保粤港边界持续稳定。

长源村附近的边防线尚存的铁丝网上,娇艳的鲜花充满了生机。(记者 陈玉 摄)

对于深圳而言,撤销“二线”有着标志性意义。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原特区内外各项政策一体化,“二线”功能逐步消失,“二线关”也早已名存实亡,但“二线”在深圳人的心理上还是一道坎。心理上的障碍需要从制度上来彻底破解,而这则由国务院同意的撤销令所释放的信号,则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除了拆除物理和心理意义上的“二线”之外,也有象征着将持续加大对原关外市政、交通、住房、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的投入力度,推动深圳早日实现全面均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此外,国务院关于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的要求,或意味着国家将赋予深圳更大的权力以及功能,以实现带动珠三角尤其是珠江东岸发展的作用,进而为其他超大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积累经验、当好示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举释放出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尽快构建统一市场的积极信号,也是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信号。

因此,从对内的角度来看,“二线”的撤销有利于促进深圳一体化,便于原关外和关内的政策拉平,利于原关外的投资和项目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原关内外的资源和人员流动更加高效,无异于彻底打通束缚特区原关内外流通发展的瓶颈;从对外的角度来看,“二线”的撤销则有利于加强粤港澳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便利香港居民赴粤投资。此外还将增强深圳经济特区对内地的辐射以及吸引外资,这意味着深圳从经济到城市管理、从政府服务到体制改革都将迎来全方位的机遇和挑战。有专家表示,撤销“二线”代表了党的十九大之后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是国家经济发展自信的表现。

但是,这还不够,深圳的一体化建设还需要有更加明确的政策信号佐以支持和推动。存在了36年的这条特区管理线被撤销猴,深圳下一步的城市发展引发业界强力关注。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提上日程,这是全面开放新阶段的重要发展项目,如若能够在此机遇风口进一步给予更加明确积极的政策信号,必将会更进一步促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货物、资金、人才、信息等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后续工作有待持续推进,为日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深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化,以及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等工作打造深厚的基础。其中,“二线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特殊产物,有着作为遗迹、唤醒市民历史记忆的价值,或可取其部分打造为全国知名的城市历史文化旅游经典景区,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还面临着诸多一体化难题。比如,首先在交通规划一体化、新兴产业错位发展、土地和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共治、打通民生公共服务等方面尚面临协调性的难题;其次,由于区域内创新产业合作程度不深,创新资源未能完全实现共建共享,产业潜力尚未完全释放;最后,交通枢纽功能缺失,区域对外通道、湾区两岸之间的交通连接依然薄弱,跨界交通基础设施衔接存在不足等也是其融合过程中必将会面临的硬性难题。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同样折射于深圳内部,原关内外一体化进程任重道远。只有当这些症状在深圳解决了,才能看到这些问题在粤港澳融合道路上迎刃而解的希望。(作者:黎星 夏有为 李侃)

 


[编辑:柯霈昕 黄婉婷 钟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