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改革 深圳永不停步的征程

条评论立即评论

改革 深圳永不停步的征程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作出的郑重宣示,也是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时代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寄望深圳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深圳将加快前海深港合作区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开发开放,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图为前海深港合作区俯瞰。(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2012年12月7日至8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调研,首站就来到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作出的郑重宣示,也是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时代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寄望深圳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深圳,这座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城市,须臾没有忘记与生俱来的改革开放基因。五年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在改革和发展的征程上,为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晶报记者 马骥远/文

改革攻坚

多点突破,擦亮特区“金字招牌”

27岁的王海帆,去年才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毕业,当年11月就注册成立了深圳市海云图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创业。现在,他和伙伴自主研发的小型移动储能模块,已经远销巴基斯坦、伊朗、韩国及一些非洲国家。别看它身躯不大,但“肚子”里储存了饱满的电量。这款能连电脑,能给手机充电几百次的“大充电宝”,一打入国际市场就受到消费者热烈欢迎。

王海帆不无感慨地表示,深圳优越的营商环境,给无数个像他这样的创业者、企业经营者,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深圳经济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而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

2013年,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破冰,大刀阔斧改革了登记审批制度,决定实施以“证照分离”和注册资本认缴制为主要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实现商事主体资格和许可经营资格相分离,前置审批事项由原69项削减为11项,大幅减低市场准入门槛;全国率先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全业务、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商事登记,无需到窗口提交书面材料,便可在网上完成全部登记业务;在全国率先实施“四证合一”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

改革,让深圳释放出强大的创业活力,截至今年8月底,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207.2万户,比改革前增长305%。在这里面,像王海帆这样没有多少资金但有技术、有激情的创业者,不可胜数;在这里面,也许就有下一个腾讯,也许就有下一个华为。

五年来,深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砥砺前行,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32个市直部门晒出了“权责清单”,率先构建编制了覆盖市、区、街道三级的权责清单体系。仅2016年一年,深圳取消、转移、下放293项行政职权事项。深圳实施强区放权改革以来,下放事权108项,下沉公务员编制2374名。

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政务服务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龙华区建设24小时便民自助服务厅,实现涉及自然人的政务服务事项全天候“自助办理”;市公安局上线“户政全城通”,市民可任意选择全市123个户政窗口办理9类21种户籍业务,率先在国内实现户政业务同城通办。

罗湖区率先推动的公立医院改革,有效破解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老百姓看病难的顽疾,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获得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共卫生专家钟南山认为这项改革实现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成功转变,目前成功经验正在向全市推广。

罗湖棚改,被业内称为“中国棚改第一难”。深圳创新性提出“政府主导+国企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法务人员+执业律师”等一系列棚改政策、模式和标准,变斜坡类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为未来的国际化人居环境示范社区。

……

改革,是深圳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五年来,深圳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行动擦亮了深圳改革的“金字招牌”。

创新驱动

人才为魂,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

2017年11月1日,深圳又增添了一个公园。对素有“千园之城”美誉的深圳来说,这不仅仅意味着公园的数字又多了一个。这座公园的名字叫“人才公园”,它是全国第一个以人才为主题的主题公园。

深圳人才公园入口处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的论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五年来,深圳就是这样做的,以人才驱动推进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人才公园开园的当天,《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开始实施,这一天,也被定为每年的深圳“人才日”。

深圳,是一座广聚天下人才的城市。深圳,也是一座给人才以高度礼遇的城市。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构筑平台培养人才,优化环境使用人才,深圳成为创新创业的乐园。

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深圳通过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元的市人才安居集团,明确“十三五”时期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提高新引进博士、硕士、本科生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等举措,吸引创新人才入驻。

按照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深圳又制订了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人才优先发展、完善人才住房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将11月1日确定为深圳首个法定“人才日”,正式实施全国首个人才法律——《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大力推出“十大人才工程”,发放2840万元的留学人员创业前期费用补贴等,全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深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中外创客汇聚于此。人才与创新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潜力。5年来,深圳全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295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1.95万亿元,年均增长10.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482亿元增至3136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2016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428.3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5.4%,比2012年提高5.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4762.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6.2%,比2012年提高8.5个百分点。2017年1-9月,先进制造业(新口径)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3954.42亿元和3675.00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2.6%和12.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69.6%和64.7%。2016年新兴产业增加值7847.72亿元,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29.9%提高到40.3%。2017年1-9月,新兴产业增加值6269.66亿元,同比增长14.6%,占GDP比重达到40.7%。创新,已然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

扩大开放

依托前海,优势互补引进来走出去

作为在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城市,开放同样是深圳与生俱来的城市特质。开放,也是深圳特区永恒的历史使命。五年来,深圳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开放不止步”的嘱托,依托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这个国家级平台,在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进程中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勇立潮头。

前海建设者不会忘记,五年前,前海石旁,习近平总书记对前海的战略定位和使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前海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精耕细作、精雕细琢,一张白纸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

五年来,前海已成为中国内地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地区之一。前海开业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299家增长至2016年底的4.2万家,实际利用外资从2012年的0.16亿美元增长至38亿美元。2012年以来,片区注册企业从5215家增长至2016年底的12.46万家。今年1-9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1509.3亿元。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等四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整体产业规模已经迈上千亿级。

依托前海这个新平台,深港在金融、航运、贸易、两地青年创业和专业服务业等范畴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2012年以来,前海片区注册企业从5000余家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超过14万家,其中香港企业4000多家。

2016年以来,美国苹果华南运营中心、美国高通深圳创新中心、美国微软物联网实验室、美国微软教育产业联盟创新中心等世界500强项目相继落户深圳。目前,在深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近300家,跨国企业投资向高端领域迈进。

开放,不仅仅是引进来,走出去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截至2016年,深圳出口规模连续24年居全国内地城市首位,深圳制造的市场遍及全球226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8月召开的深圳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深圳要大力实施“开放优势厚植行动”,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前海深港合作区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开发开放,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华为、腾讯、中兴、大疆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企业牢牢把握机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到广阔的蓝海中参与国际竞争。

对深圳来说,开放绝不是抽象的政治经济语言,而是早已渗透进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今天,深圳人在自己的城市就可以轻松办理15国签证。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出发乘坐国际航班可直达欧洲、美洲、大洋洲。在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乘坐豪华邮轮出游正在成为新兴的旅游模式。深圳人,正在大踏步“走向”蔚蓝的大海。

环境治理

多措并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年来,深圳采取切实措施,让深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今天的深圳,已然成为“千园之城”,“深圳蓝”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深圳人民生活的水环境问题,深圳在今年也推出了关键的举措。

2017年,对深圳的水环境治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有关文件精神,深圳建立了河长组织体系,并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伟中担任深圳市总河长。

全市310条河流已全部落实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共有754名领导干部担任河长。全市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建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河长制组织体系。

根据《深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到2017年底,全市河湖都将全面建立河长制;完成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消除2780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河道防洪达标整治119公里;全面实行河湖“管养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河湖管养全覆盖;到2020年底,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茅洲河考核断面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V类;完成全市133条(142段)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市河流防洪达标整治、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

蓝天,是深圳人的骄傲,在深圳人的朋友圈中,一张“深圳蓝”的图片让很多人艳羡不已。2015、2016年,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物浓度持续降低,PM2.5浓度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2016年,深圳的灰霾天数仅27天,为近25年来最低水平……它充分显示了最近几年深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气十条”和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背景下,深圳大气污染防治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今天,深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绿道网总长达到2100公里。深圳人徜徉在“深圳蓝”,用脚步丈量着绿道,用身心感受着“深圳绿”的生态文明细节。

文明城市

六大行动,进一步提升市民素养

今年11月14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深圳第五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个消息,让深圳人欣喜不已。

2017年3月,市委、市政府印发《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在全市开展修心、养德、守法、尚智、崇文、健体六大行动,着力提升市民综合文明素养。《纲要》由市文明办牵头,联合市社科院专家学者成立起草组,历时半年完成。这是广东省围绕“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时代命题,以党委政府名义推出的第一个关于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的纲要,其系统性、创新性、先进性均走在全国前列。

市文明办相关人士表示,相信随着六大行动的持续深入推进,深圳市民的整体文明素养、城市文明水平会有进一步的跃升,文明市民将成为大家认识这座城市的醒目名片。

环顾深圳街头,斑马线礼让行人、拉链式交替通行、后排乘客系安全带、公共场所不吸烟、崇尚阅读、参加志愿服务、热心公益慈善……深圳人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文明生活方式,文明已经成为深圳人常态化的靓丽风景。此外,深圳也是最早倡导无偿献血、眼角膜捐赠和人体器官捐赠的城市,器官捐赠例数在全国同等级城市位居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五年来,深圳人正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惟其如此,深圳才能连续五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