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深网时评>

“深圳模式”的文明建设:惠民形成良性循环

“深圳模式”的文明建设:惠民形成良性循环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免费系列”是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深圳市民是幸福的,喜欢音乐,就去音乐节;美术馆、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在深圳,完全不用发愁周末“没节目”,这是生活在深圳才拥有的文化福利。

9月1日,首届南山戏剧节将在南山实验剧场开幕。南山戏剧节持续到10月17日,40余天将上演(参赛)近70场剧目,所有戏剧演出全部免费对市民开放,以满足居民对戏剧文化的需求。

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深圳从未止步。深圳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现代化建设成果举世瞩目,“深圳速度”更是书写了现代化建设的效率奇迹。与此同时,深圳正逐步丰富和深化新时期“深圳精神”,突出弘扬改革、开放、创新、包容、务实、高效等城市精神特质,让深圳精神在新时期持续焕发光芒,引领城市前行。

一个城市的市民文明素养与一个城市的发展质量相关。一座城市要赢得尊重,不仅在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更在于其包容气度、创新气质,在于其高尚的人文精神,在于市民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中闪烁的文明风采。

方向既明,路在脚下。今年2月,市文明办发布了《深圳新入户市民文明素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新市民培训前期将重点面向新入户市民,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新市民培训班、搭建网络培训平台等方式,免费为新市民提供文明素养和城市融入培训服务,而市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市民文明行为规范等将是新市民的必修主课。

“免费系列”是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深圳市民是幸福的,喜欢音乐,就去音乐节;美术馆、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在深圳,完全不用发愁周末“没节目”,这是生活在深圳才拥有的文化福利。

每个周六、日,深圳图书馆报告厅总是“人满为患”,来自四面八方的深圳市民聚集在这里举行的“市民文化大讲堂”,享受一份周末的文化大餐。深圳自助图书馆遍布大街小巷,与市、区、街道图书馆实现“统一服务”和资源共享;公益文化设施遍布基层,深圳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零门槛”的文化服务;贯穿全年、异常丰富的文化活动,所有市民都可以参与,成为文化的真正主人……一年一度的全市社区文化艺术节,在鹏城处处播洒文化的种子,以丰富的精神食粮滋润特区人的心田。公共文化服务阳光普照、春风拂面,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做了生动的注脚,构成了深圳文化的独特魅力。

守法行动更是致力于提升市民法治素养。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还在全市探索“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每个社区配备1名律师,为市民提供公益性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通过一流法治城市的建设,涵育现代市民的法治素养。

深圳温度,倡导“日行一善”,推广“深圳人的12种善行生活方式”,包括“每天阅读一小时”、“有时间做义工”、“每天锻炼一小时”等,将点滴善行演变成日常习惯。

从这些文明城市建设成果中,市民明显感觉到生活便利了、公共服务提升了、环境美了、文明多了。这些市民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每一个细节,就是文明建设的成果。创建文明城市为人民,创建文明城市需要依靠人民。而让更多的市民尽享文明创建成果后,也就自觉加入到了文明创建的行列,文明创建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文明成为市民自觉的行为方式,当文明沉淀为城市的精神气质,文明,不仅成为深圳宝贵的无形资源,也成为深圳的核心竞争力和靓丽的城市名片。一座崇德向善、和谐宜居、文化创新、锐意进取、法治有序的文明之城,怎不令人向往之?深圳,日新月异,正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也要致力成为更好更文明的深圳人。(作者:胡偲)

 

[责任编辑:谭铭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