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不断将商事制度改革推向纵深 市场潜力极大释放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不断将商事制度改革推向纵深 市场潜力极大释放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四年来,深圳商事制度改革依旧保持先行先试,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在全市推行一系列“宽进严管”的监管举措,将商事制度改革推向纵深,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

许多公司组织员工到前海自贸区参观学习。

 

受益于商事制度改革,截至今年5月底,入驻前海企业已达12万户。

  

原标题:

从破解注册难到构建事后监管

深圳不断将商事制度改革推向纵深,市场潜力极大释放

深圳新闻网讯 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是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潜力的重要举措。从2012年开始,广东在深圳、珠海、东莞和佛山、顺德等地率先开展改革试点,2014年在全省范围全面推开。按照国务院、工商总局和省政府的部署,广东力争在今年9月1日,比全国提前一个月在全省范围统一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

2013年3月1日,深圳市就正式启动了商事制度改革。四年来,深圳商事制度改革依旧保持先行先试,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在全市推行一系列“宽进严管”的监管举措,将商事制度改革推向纵深,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

7月底深圳累计实有商事主体286.6万户

办执照所要的大多数许可证、资质证、审批文件都不需要了,场地证明、验资报告也不要了。企业运营中,定期申报的麻烦少了,年检不用发愁了。同时,企业申报方式便利了,在家动动手指上网就搞掂……日前,在福田区一家企业负责集团旗下新成立公司的营业执照办理的张先生,在网上花了不到20分钟填写好资料提交申请后,只用了一个工作日,便接到市企业注册局工作人员电话通知他可以去取营业执照了。

从2013年3月1日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启动开始,深圳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还权于市场,还权于企业,在企业和群众间赢得了良好口碑。据悉,深圳市平均每天新登记的商事主体由改革前的335户上升到当前的1247户。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累计实有商事主体286.6万户,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40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37户,商事主体总数和创业密度均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全省第一

当下,深圳商事主体增长幅度全国第一。截至今年1月31日,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178.1万户,2013年3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增长了275%。

另外,深圳的创业密度稳居全国最高。按市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1137.89万人计算,深圳创业密度居全国首位。参保及缴费单位翻倍增长,参加“五险”人数突破1000万,社保纳入“多证合一”,一年来,参保单位增长16.2%、缴费单位增长20.8%。个人所得税扣缴单位由41万增至87万,增长超过一倍,个税扣缴人数由787万人增至1678万人,增长了113.2%。

广东省工商局、省社科院联合发布的《2016年度广东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报告》显示,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中,深圳高居全省第一。

创新举措着力破解“注册难”

近年来,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通过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在全市推行一系列“宽进严管”的监管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引领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热潮。

其中“证照分离”的改革尤其值得一提。改革分三步推进,首先实施的是“先照后证”改革。前置审批事项从69项大幅削减到10项,仅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商事登记中保留前置审批,减幅达85.5%。

其次放宽企业自治范围。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无需验资,在章程中约定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时间;营业执照不再记载经营范围,企业登记后可自主决定一般经营项目;实行经营场所自行申报,不再收取场地证明文件,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比如在前海实施了商务秘书公司免费地址托管制度,截至今年5月底,入驻前海企业12万户。还有就是削减后置审批项目。针对“准入不准营”问题,在2014年出台全国首个商事主体行政审批事项权责清单,明确清单外的事项一律不得审批,大型连锁单位食品经营许可改为承诺制,外资投资项目95%以上由审批改备案,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实行首批50项审批事项分类改革。

“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也是重头戏,如今在深圳,只要有台电脑,足不出户

即可办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深圳是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流程全业务无纸化网上商事登记改革的城市,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商事登记系统,创业者可在网上填报登记信息,通过银行U盾等个人数字证书实行远程签名,市场监管部门网上受理、网上审核,发放的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具同等法律效力。这些措施,极大地方便了创业者,同时,网上申请进入数据库后,再分派后台办理,不仅减少了受理的时间损耗,而且实现了后台审批行政资源在各个时点的有效分配利用,大幅提高了政府的登记效率。

深圳也是在全国率先实施“四证同发”改革的城市。深圳充分利用了“共享”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的串联审核模式。创业者只需通过互联网提交一份申请,商事登记部门受理后通过网上同时分发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同时发放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刻章许可证四种证照。

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改革不停步,未来深圳将继续致力于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市场准入机制和更加科学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据深圳市企业注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会协调、督促相关行政审批部门落实后续行政审批和监管责任。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完善“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着力解决部分领域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提高企业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各个市场领域的便利度。

同时,进一步简化市场主体注销程序,实现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推进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清理工作,减少经营异常企业数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严厉打击虚假注册等违法行为,努力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

数据

4年来,深圳市平均每天新登记的商事主体由改革前的335户上升到当前的1247户。截至今年1月31日,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178.1万户,2013年3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增长了275%。

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累计实有商事主体286.6万户,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40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37户,商事主体总数和创业密度均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晶报记者 史青玉/文 刘宁宁/图)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