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对标国际一流构建营商环境
——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条评论立即评论

对标国际一流构建营商环境
——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伟中在报告中说,坚持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原则,构建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在新的起点上勇当尖兵再创新局,市委全会确定的“十大行动”之首就是“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伟中在报告中说,坚持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原则,构建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刚刚过去的周末,深圳经济特区迎来了37岁生日。总结深圳的成功经验,营商环境的优势正是竞争力所在、创造力所在。

今年6月,《深圳商报》启动了“企业家精神与深圳”大型报道,著名媒体人秦朔应邀撰文《深圳何以能“量产”伟大企业家?》。文章鲜明地亮出观点:深圳几十年的历史再次证明了经济发展中颠扑不破的道理,也证明只要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国就能创造出可堪媲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奇迹。

成为企业家之城,成为企业家精神之城,这些都是营商环境滋养孕育的结果,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有抱负和热情的企业家缺一不可。在《深圳商报》的报道里,还能看到更多相关的表述,比如有企业家直言:深圳一直有着“官不扰民、民不媚官”的传统。这,正是坚持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原则的折射。这,同样是学习先进接轨国际的收获。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正在全力进行“放管服”改革。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在营商环境上打造竞争新优势是国家战略,也是城市选择。

深圳为何能够成为吸引企业家创业的创新之城?“生态优势”是诸多回答中的高频词。一位海归企业家认为,科技创新创业离不开资金支撑、市场配套、人才供应三大因素,而深圳恰好是能够完全满足这些需要的地方。以“放管服”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要义正是“造生态”。有了好的土壤,有了好的气候,自然可以招“财”来,可以引“才”到,更能培育出支柱企业、支柱行业,发“大财”,生“大材”。

GDP增长8.8%,深圳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经济年中报,当中有两个亮点格外突出:一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9家,实现增加值117.70亿元,增长24.0%;二是民间投资1074.90亿元,增长23.5%,增幅高于全国16.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320.25亿元,增幅高达54.8%。关于房价,关于用地,深圳近年来一直面对着“成本拷问”。显性要素成本的上升是市场推动的结果,但这并不是综合成本的全部,有形之手可以主动作为,通过政策创新提升供给效率,构建综合成本最佳的营商生态。保障产业用地供应,实施人才住房补贴,奖励企业创新投入,发力科技金融创新,深圳近期强调的一系列产业政策扶持无一不是破难题补短板,经济年中报的亮点正是长期努力的体现。

关于营商环境,市委全会增加了一个前缀,那就是“国际一流”。这不仅表明深圳要对标国际先进,按照高标准进行提升,同时也表明深圳将立足于更大的竞争格局,在构建营商环境上形成新的国际竞争比较优势。

对标国际先进,法治是重点。两年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谈到政商关系,坦言:“深圳市政府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政府基本不干预企业的具体运作。”他更进一步建议:“法治化、市场化,其实政府只要管住这两条堤坝,企业在堤坝内有序运营,就不要管。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在法治化和市场化方面给企业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提供法治化保障,深圳将目光投向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建章立规。就在市委全会召开的当天上午,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深圳市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率先在全国建立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深圳打造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严格保护示范区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定位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承担着加快建设和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任务,对标国际一流的法治环境不仅是支撑,更是驱动力。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对标国际一流,构建营商环境,深圳将继续增强发展新动力,创造竞争新优势。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