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带动粤东粤北腾飞 深圳按下“快进键”

条评论立即评论

带动粤东粤北腾飞 深圳按下“快进键”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实施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等举措,着力推动解决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落后的问题并取得积极成果。

潮惠高速榕江特大桥。

▲潮惠高速黄竹塘大桥。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 供图

光明创新创业中心。

 

潮惠高速元潭1号大桥。

  

原标题:

带动粤东粤北腾飞 深圳按下“快进键”

开启“深圳总部+深汕基地”新模式,全方位对口帮扶改善民生

深圳新闻网讯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大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困扰广东加快发展的难题。近年来,广东省通过实施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等举措,着力推动解决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落后的问题并取得积极成果。

深圳晚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之“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专题报道,展现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如何与粤东西北地区“共商共建共享”。

1

基础建设大提速

“县县通高速”,拉动区域经济大幅增长

粤东西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为突破交通瓶颈,破解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2013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目标由6500公里增加到6800公里,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到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000公里的战略目标。

截至2016年底,广东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全省通车总里程在全国首超7000公里,形成了以珠三角为中心、以T字形主要通道为骨架、以各条网络状重要通道为支撑、向粤东西北延伸的高速公路网络,泛珠“一日交通圈”已具雏形。

作为广东高速公路网“四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惠高速是直连粤东地区与珠三角的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2016年12月28日,潮惠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极大缓解了沈海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有力促进了粤东地区的路网升级,为沿线人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选择。

潮惠高速的通车,使得珠三角与粤东各城市实现了最便捷的连通。其中东莞、珠海、中山、顺德等地经潮惠高速前往潮汕地区,不仅路况水平提升,距离也最短。在深圳,往年市民通常会选择深汕高速前往潮汕地区,一到春节和清明假期,深汕高速经常大排长龙,甚至一度沦为“停车场”。但潮惠二期开通后,不仅车程缩短了几十公里,且增加了两车道,最高限速也比深汕高速提高了20公里每小时。广州经潮惠高速前往潮汕地区,距离也将比之前的深汕路线缩短近几十公里。

通过潮惠高速,潮州与惠州两座文化名城实现了最直接的联系,全程比之前节省了1小时。潮汕地区各城市到潮汕机场、高铁站的距离也大大缩短,交通选择多样化,长途出行更加便利。以潮州市区为例,潮州市民此前只能途经潮汕路抵达潮汕机场,一旦碰到上下班高峰期,潮汕路经常出现拥堵,抵达机场的时间难以预计。潮惠高速通车后,潮州市区的市民可从古巷、凤塘出口直接上高速,半小时内即可到达。此外,汕头市潮阳、潮南地区以及揭阳普宁的市民也无需再途经汕头市区或者揭阳市区“曲线”抵达机场,可从“家门口”的入口直接上潮惠高速公路,从而促进了以机场为中心“潮汕半小时经济圈”的形成。

对于粤东各城市的交通路网与地块发展,潮惠高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潭等惠东山区乡镇群众往返县城时间缩短近1小时,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交通拥堵情况也明显缓解,合作区北部区域经济大大提速。

路通财通。潮惠项目全线通车后,这条全新双向6车道的便捷通道,与深汕高速遥相呼应,带动沿线地方乡镇的全方位进步。不仅陆河、揭西,海丰、陆丰、惠东等广大粤东相对欠发达地区也因路网升级乘势而起,货运、客运、物流中转、金融、房地产迎来新的大幅增长。

黄小航是潮州市交通运输局的办公人员。他告诉深圳晚报记者,潮惠高速的通车可以说挽救了潮州的客运企业。2013年厦深高铁开通后,潮州市的客运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特别是广州、深圳客流严重下滑,潮惠高速的开通让客运行业“起死回生”。

李业兆位于汕尾陆河县的童车厂,也从潮惠高速的开通中大大受益。线路开通前,李业兆深圳采购的原材料需要从龙岗走高速下陆丰,再走省道到陆河,全程要四小时,走了不少“冤枉路”。潮惠高速开通后,原材料花两个小时就能到陆河,效率大幅度提高。

2

产业共建

开启“深圳总部+深汕基地”新模式

2016年,广东省提出大力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一年来,这种全国少见的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广东的产业共建不是传统的落后产业转移,更不是污染企业转移;而是推动同一产业、同一企业在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整体布局、一体发展,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形成同一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

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由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赤石、鲘门四镇组成。为了振兴粤东西北、创新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1年5月2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成立。

“深圳总部+深汕基地”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重点推广实施的新型帮扶模式。汕尾新区红草工业园区于2014年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深圳市光明新区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2015年,光明新区无偿投入2000万元在该园区建设光明创新创业中心,该中心占地近6000平方米,共有两栋综合楼,分别作为红草园区管委会政务服务中心和园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国信通科技公司总部基地项目是光明新区落实“深圳总部+深汕基地”这一帮扶新模式的典型项目。

国信通科技公司的生产基地在汕尾新区红草工业园区落地建设,计划总投资50亿元,用地350亩,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超100亿元,年税收约6亿元,该企业生产基地落地红草工业园区的条件是在深圳建设企业总部(含研发、营销、管理中心),以充分利用深圳的物流、采购、研发、中介服务、培训、会展服务等优势资源。目前,光明新区已在新区的上市企业总部园区内安排5742平方米的用地给该公司建设企业总部。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落户汕尾,是深圳与汕尾共建的一个标志性项目。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9月比亚迪项目落户陆河达成共识,到10月16日启动厂房建设,历时仅40余天。比亚迪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签约、供地、基建、安装、调试等工作,最终实现投产,是“深圳理念”与“陆河力量”紧密结合的成果。

2015年11月5日,比亚迪与汕尾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4月16日,工业园区生产的首台电动大巴下线。从签约到生产出第一台大巴不到半年时间,创造了深圳对口帮扶汕尾的“深汕速度”。

据了解,2016年,陆河比亚迪生产新能源纯电动大巴约3600台,产值达35亿元,纳税约1.2亿元,有效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今,园区内除比亚迪新能源大巴装配厂等3家企业已经投产之外,华南金属等5家企业也开始动工建设,连接园区与潮惠高速互通的工业大道及坪山大道等道路建成投入使用,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全部完成。

汕尾市市长杨绪松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与汕尾已从输血型的简单帮扶进阶到造血型的深度共建。汕尾借力全面对口帮扶,积极推动深汕产业共建,主动承接深圳先进产业生产环节、生产基地向汕尾转移,初步形成“总部、研发、销售在深圳,生产基地在汕尾”的区域合作和产业布局模式,比亚迪、华为云服务、海王医药、创维等一批产值几十亿元甚至超百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先后落户汕尾。

广东省东北部的河源龙川,南近珠三角,北邻江西。2008年10月,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龙川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园,总规划面积36.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

园区的开发建设,甫一开始就目标明确,致力于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地,逐步形成电子电器、空气能、现代建筑工业化等三大主导产业。2012年以来,一大批原先分散于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能企业基于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而迅速集聚到龙川,形成了以空气能研发、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集群雏形。

如今,龙川产业园入园企业已有71家,合同投资总额172亿元。全国空气能十大品牌的纽恩泰、华天成、聚腾等品牌,均已落户龙川并建成投产。

3

全方位对口帮扶

汇聚深圳力量,助力汕尾民生改善

自201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吹响振兴粤东西北号角以来,深圳担负起全面对口帮扶汕尾的重任。在民生帮扶方面,深圳对汕尾从财力、人力、物力和观念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帮扶。深圳各部门、国企、社会组织汇聚起“深圳力量”,助力汕尾民生事业改善。

2015年起,深圳市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汕尾的社会民生等项目帮扶,重点支持汕尾市田家炳中学扩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环品清湖景观提升等项目。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与海丰职业学校签订招生和帮扶协议,招收海丰贫困学生75名,毕业后就业、落户深圳都不成问题。在分批支教的基础上,深圳又帮扶建设汕尾教师教育院,让深圳等地名师与当地教师零距离交流,从整体上提升汕尾的教育水准。

今年5月27日,深汕中心医院举行开工仪式,这是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辐射范围最广的民生工程之一。医院规划占地面积200亩,总投资16亿元,由深圳对口帮扶专项资金全额帮扶建设,建设规模800多张床位,重点发展心脑血管、骨科、妇产儿科、消化内科、颅脑外科等专科,计划建成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甲综合医院,预计2020年底前竣工验收,将对改善汕尾市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14年以来,深圳市和光明新区陆续派出14名工作人员,先后成立光明新区对口帮扶汕尾市城区指挥部和深圳市派驻汕尾市城区扶贫工作组,对口帮扶工作有目标、有计划地不断展开。

2014年开始,光明新区前方指挥部利用新区投入的300万元帮扶资金,带动当地乡贤集资250多万元,在汕尾市城区的乡村建设了六个村头公园,重修六条道路,该批项目在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5年,光明新区前方指挥部利用新区划拨的500万元资金推进民生帮扶工作。帮扶汕尾市城区350万元补足城区妇幼保健院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资金缺口。目前,该项目正处于消防验收阶段,二次装修后将于2017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帮扶城区128万元用于消防设施建设,帮扶12万元用于后径小学的前期工作。

2016年,光明新区前方指挥部利用光明新区划拨的民生帮扶资金800万元,按照光明新区对口帮扶计划,推动将城区香洲街道后径村后径小学重建为光明小学。通过协调城区教育局、后径村两委、村民大会表决及学校教师住宅楼拆迁安置方案等工作,光明小学项目已于2017年3月开工,目前主体教学楼已建到第3层。该项目占地1.06万平方米,立项总投资2500万元,总建筑面积9543.3平方米,建设内容含:拆除旧教学楼并重建新教学楼、图书馆、阶梯教室和配套附属工程等。至2016年底,新区已帮扶该项目建设资金812万元。

2017年,光明新区继续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续建光明小学项目,并计划在2018年申请部分帮扶资金,完成该项目结算收尾工作。同时,光明新区前方指挥部协助城区教育局向深圳帮扶汕尾指挥部申请到1920万元建设资金重建盐町头小学。

除了项目帮扶,精准扶贫也同样卓有成效。

各驻村工作队长对贫困村全村住户逐户进行入户调查、核实、甄别,然后经民主评议、全村公示、大数据比对、“回头看”、审计组跟踪审计等规定程序后,城区扶贫工作组共确认贫困户771户、贫困人口2552人。其中,因病致贫的300户,因学致贫的80户,因残致贫的173户,缺劳力致贫的88户,缺技术致贫的42户,其他原因致贫的88户。

2016年度,城区扶贫工作组共完成脱贫810人(358户),2016年度脱贫人口占总贫困人口的31.74%。同时,落实帮扶项目工程41宗,有自来水管网工程、村委办公大楼、生活污水排污管网建设、村头公园建设、无害化公厕改造、村绿化带建设、村前排污沟工程、老人活动中心、路灯、村文化室、文化广场等一批项目。

光明新区管委会主任邝兵在今年4月到汕尾市城区的贫困村实地调研时要求城区工作组规划出示范村配套项目内容,并于5月份在光明新区召开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大会时指出,新农村示范村需要规划好“十一”个一的配套建设项目:一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一批道路、一个卫生室、一个垃圾转运站、一批环卫设施、一个公园、一个农贸市场、一批公厕、一套排污及处理系统、一个小学、一个候车站。

37亿元

截至2016年底,深圳用于支持汕尾“1+4”产业园区的财政帮扶资金已达37亿元,从深圳及各地引进产业项目289个,其中在建项目126个,计划总投资929.64亿元,为汕尾的产业腾飞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901亿元

2017年1~6月,8个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对口共建产业园共有103个超亿元工业项目落地建设;1~5月,作为产业共建主要载体的省产业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1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全口径税收191.7亿元,同比增长12.9%。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