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汕特别合作区大数据产业优势凸显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汕特别合作区大数据产业优势凸显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经统计,合作区已引进产业项目64个,来源于深圳的有58个。为了加快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合作区先后引进建设了华为、腾讯、华润等大数据产业项目。

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由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赤石、鲘门四镇组成。为了振兴粤东西北、创新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1年5月2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成立。

深汕特别合作区明确以“深圳总部+深汕基地”为发展模式,以“纵向形成产业链、横向形成综合服务链”为发展思路,以产业项目建设为中心,突出发展先进制造、新兴海港两大特点产业,重点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新兴海港商贸区、滨海生态旅游区三大特殊区域。

经统计,合作区已引进产业项目64个,来源于深圳的有58个。为了加快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合作区先后引进建设了华为、腾讯、华润等大数据产业项目。

A

布局绿色生态产业 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统筹合作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充分利用深圳、汕尾比较优势,紧紧抓住汕尾融入深莞惠一体化的重大机遇,立足为深圳主导产业配套,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以产业项目建设为中心,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创新多渠道投融资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产业落地投产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是合作区重点项目,由华润集团投资建设,项目占地面积4.2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已于2014年8月桩基施工,并于2016年7月竣工投产,投产后产值1亿元/年,预计税收300万元/年。

作为未来华南地区最有成本优势的新一代大型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主要为华润集团总部及旗下各业务单元提供集中共享的云计算服务,打造“华润通”云服务平台。在运维初期,将首先承接华润集团2000多家企业的后台支持工作,后期在满足自用的基础上,可为国内外其他互联网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或IDC(即: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托管服务。作为华润“大后台”的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将会有60位左右的一线运维人员,该团队包括IT、网络、机电工程师等。

数据中心总体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设两个数据中心,每一个数据中心内都有10个机房,如果把这些机房都装满服务器的话,可以承载四万到五万台服务器同时运行。此外,每一个楼层都有一个大的配电房。一个数据中心全部走一遍的距离超过5公里。

电信机房是数据中心特有的设置。它为数据中心提供有力的网络支持。而在1、2号数据中心的中间,有一个名叫“动力中心”的空间。动力中心是整个数据中心最关键的保障措施,为数据中心提供最后的电力保障。

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遵循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在发展规划之初就高起点前瞻性规划,布局绿色生态产业,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避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在绿色节能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探索,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成本,成为首批入选的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并已通过国标A级数据中心等级认证要求。

当前合作区正步入大开发、大建设的快车道,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随着腾讯、华润、深圳广电集团等企业的数据中心落户合作区,共同推动合作区信息技术城的建设进程。未来,合作区有望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大数据云服务产业基地。

B

“深二代”华润工程师:合作区为人生创造更多机会

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发展定位是:深圳产业发展拓展区、珠三角产业协同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现代产业新城。而合作区管委会进一步明确了内在的目标追求,即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高地、生命绿洲和未来之城。

作为广东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场,深汕特别合作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开拓者投身到这座美丽滨海产业新城的建设。

6岁起在深圳长大的罗希聪是许多人眼中的“深二代”,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他已在华润集团工作了9年。作为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的运维经理,他见证了项目的建设过程,也在前期结合运维的实用性提出了专业意见,以确保后期的运维更加科学合理。

数据中心是华润集团大数据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集中、融通和挖掘大数据,以创造更多价值。罗希聪表示这种理念也体现在工作中,员工在数据中心除了能学到建设、生产、运营的经验外,还能通过下属单位不同的生产系统体验集团的多业态发展。

目前他的重点工作是运营流程的建设,包括日常的巡检、设备维护和保养、运维人员的培训以及现场操作流程的落地。相比投产前的运维对象是集团的核心系统,如今他面向的是全集团的生产系统,比如华润万家的POS系统和华润置地的售楼系统。这些系统一旦出了问题,随时能够造成数以万计的损失,给运维带来不小的挑战。

深汕特别合作区内常住人口约7.1万人。罗希聪感到合作区交通十分便利。深汕高速、324国道、厦深铁路、潮莞高速和中远期规划建设的深汕城际轨道、广汕铁路均贯穿境内。从合作区驱车至深圳市中心区约1个半小时、到盐田港约45分钟。

罗希聪的父亲本是老家的一名公务员,1986年辞职来到深圳打拼。他说当时自己还很年幼,不能理解父亲的选择,现在却开始明白这其实是父亲对人生的一种投资。

作为一个“深二代”,深圳是罗希聪的主场。他的职业目标是成为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的专家。如今当他站在人生的交叉点思考如何去投资人生时,深汕特别合作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发展事业,为人生创造更多可能。

【数据】

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引进产业项目64个

截至2017年7月3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新引进已供地项目52个,属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的有12家,52个项目中有48个来自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项目投资额共286.06亿元。

合作区已引进产业项目64个,其中来源于珠三角地区的有59个,来源于深圳的有58个。64个产业项目中已投产或竣工项目10个,有8个来自深圳;已主体施工或桩基施工项目24个,有23个来自深圳;已出让土地尚未动工项目18个,有17个来自深圳;已签约计划2017年供地项目12个,有10个来自深圳。

2016年,深汕特别合作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6亿元,同比增长5.1%,税收收入5700万元,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

合作区经济势头稳定向好,计划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

【知多D】

深汕特别合作区简介

2011年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2011年5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将“中共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牌子授予深圳、汕尾两市,合作区正式运作。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为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委托深圳、汕尾两市共同管理,深圳市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事务,汕尾市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

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珠三角平原和潮汕平原之间,西、北部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连,南临红海湾,是粤东通往珠三角地区的桥头堡。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1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2.5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为7.1万人。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