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社会热点>

文化深圳,风景这边独好

文化深圳,风景这边独好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文博会已不仅是深圳的文博会,更是我们国家和世界的文博会。文博会的成长历程也正是深圳文化产业在过去十多年来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7年5月11日—15日,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本届文博会以“文化 ”与“互联网 ”作为两大驱动力,促进文化与科技、互联网、金融、商业、旅游、体育、时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迸发“1+1>2”的聚变力量,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开疆拓土”,同时以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新成果激励、引导大众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繁荣汇聚蓬勃动力。

文博会作为深圳“十大文化名片”之一,从2004年应运而生到而今的舞勺之年,已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平台,肩负着践行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责任。由此,文博会已不仅是深圳的文博会,更是我们国家和世界的文博会。文博会的成长历程也正是深圳文化产业在过去十多年来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深圳率先以立法手段出台《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并陆续发布《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和筹划建立“城市文化菜单”等一系列规划和措施,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技术指引。

作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领跑者,深圳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跨越到2012年提出“文化强市”,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科技城市、金融中心城市和滨海旅游城市特色,促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拓宽着“文化”新路径,打造出文化产业的“深圳质量”,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发展模式。如今,文化产业的“深圳模式”已经日臻成熟,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难能可贵的是,在文化深圳的建设进程中,深圳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流文化品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满足市民对文化、对知识、对智慧的渴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样领跑全国。据统计,全市有各类公共图书馆627座,自助图书馆240台。坚持17年开展读书月活动,倡导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人均购书量多年居全国第一,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城”。全市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0000余场次,公益电影放映15000余场,让市民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新格局。

“认准一个目标,实施一套方案,构建五大体系,一年干几件实事,坚持数年,必见成效”,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的一席话声犹在耳,这个中透射出来的务实精神无疑是对深圳创新文化产业取得成功所做的最好注本。也正是本着创新和务实的这种精神,深圳才拥有了今天这一片郁郁葱葱的“文化绿洲”,加冕“设计之都”、“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动漫基地”等殊荣,谱写出一曲曲“文化+”的多重奏。

习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外树形象、内聚人心,是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城市文化则是城市精神的根和魂所在,城市的发展最终将以文化论高下。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折射出了这座城市强大的未来发展后劲。

“来了,就是深圳人”。一个因文化而活力十足的深圳,一个因文化而宜居美好的深圳,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喜欢不去热爱不去期待呢?(宋朝的风)

[责任编辑:谭铭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