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深网时评>

8万家庭轮候,岂可让数千房源空置!

8万家庭轮候,岂可让数千房源空置!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根据此前公开报道,全市多户公租房轮候家庭中符合申请大户型的只有13户,而仅深康村一个项目的大户型住房就有903套,供求简直严重的不平衡。

一边是超8万家庭苦苦轮候,另一边则是龙岗区近七成保障房空置,这就是日前经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的,由市政府提交的“2015 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议案”得出的结果,这大大违背了我们建设保障房的初衷。空置率“高企”,意味着大量保障房没有发挥到真正的保障作用,同时还造成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形象。

保障房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体现了政府的民生关怀,这项好事本应办好。放眼全国,苟刻的条件导致保障房供需出现“狗恶酒酸”的尴尬:一方面有人没房住,不断累积民怨,另一方面是有房子门槛太高进不去,或者距离太远过不去,导致出现保障性住房“供过于求”的假象,而深圳情况则相反。

在过去,深圳市政交通覆盖范围有限、房价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市民可能会挑三拣四,但随着深圳市政交通的逐步完善,再加上市区房价高企,很多市民已经开始考虑购买临深片区的房子。距离已经不是问题,而保障房申请门槛虽高,深圳还是出现了 “供不应求”的情况,这在全国范围内是不常见的。

8万家庭轮候,但深圳依然出现空置的尴尬现象,最大的原因还是保障房存在供需错位问题。首先,此前住建局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建设28万套人才住房,占比达保障房计划供应总数的80%,这有利于深圳人才引进,但在分配大量资源给人才住房的同时,应考虑是否会导致一般市民申请难度加大;其次,保障房项目规划略显滞后。据悉,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深圳近8成两房轮候申请者有意变更申请三房。在2016年开工建设的项目中,两房依旧是绝对主体,而三房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实际需求;第三,保障房项目推进缓慢。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更多的人才落户深圳,安居房项目理应加速推进。但截至8月底,2016年深圳共推出1个安居房项目——正大时代华庭,实际推出的房源仅2000套左右。

在需求如此旺盛的情况下,深圳要解决因供需错位问题导致的保障房空置问题并不难。首先,市主管部门可以建立申请和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单身居民档案,记载申请、审核、轮候、配置以及不良行为等信息,并根据有效需求制定保障房分配政策,合理分配普通市民及人才住房的比例。其次,针对轮候家庭的需求,将现有存量保障住房进行整改,不仅仅是简单的户型调整,还可以推行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保障房降低空置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家人口政策变动可能带来市民住房需求的变化,应及时开展民意调查,及时分析数据对保障房建设规划作出调整。最后,由于工程建设需要时间,为了解决这8万户家庭的住房需求,政府除了大量增加保障房房源外,不妨尝试通过增加租赁补贴发放数量,提高发放标准的方式,以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住房问题。

除供需问题外,保障房的“质量”,即住房面积、住房环境等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一方面,保障房建筑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不少保障房周边配套不齐全,方圆两公里左右几乎没有超市和便利店,有多少轮候家庭会申请还很难说。为了确保保障房的质量,有关部门可以尝试推广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和施工自查报告制度,要求工程中任何环节的负责人都要以签署终身承诺书的方式对所涉及的工程负责到底,从源头上杜绝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同时,可以通过PPP等方式,尽快完善保障房的教育、生活、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加保障房对轮候家庭的吸引力。

此外,保障房还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透明问题,很多剩余房源如何处理的信息没有得到公开。此前,龙岗、宝安因存在大量空置保障房现象多次被媒体曝光,而住建部门迟迟未予以公开,更谈不上如何处理,什么时候处理。为了尽快把闲置房源分配下去,建议相关部门针对空置背后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调查处理,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将保障房的入住率和空置率纳入考核指标,出台追责问责细则,针对开发商或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问责条例,从根源上杜绝可能存在的“捂房不卖”的情况。(作者:火神狐)

[责任编辑: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