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教育>策划栏目>国际教育>

美国基础教育:“兜底”与“拔尖”并行

美国基础教育:“兜底”与“拔尖”并行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美国学生想要进入高等院校,也需要参加SAT、ACT考试,只不过分数不是美国大学录取的惟一标准,也并非美国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美国基础教育到底有何特点呢?

 

资料图片。

近日,全国各地的中考相继结束,各省高考分数也陆续出炉,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许多人深切感受到了应试教育带来的巨大压力,进而开始推崇以自由快乐著称的美国基础教育制度。其实,美国学生想要进入高等院校,也需要参加SAT、ACT考试,只不过分数不是美国大学录取的惟一标准,也并非美国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美国基础教育到底有何特点呢?

A

考试成绩非终极目标

更注重独立思考能力

SAT和ACT考试并非美国高等院校录取的惟一标准,即使考试成绩很高的学生,依然有可能被大学拒之门外。“美国SAT考试相当于中国高中毕业的通考,难度系数不高,所以考满分的大有人在,被美国名校拒绝者也不乏其人。”康奈尔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康奈尔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主任李善军介绍,其实,美国大学在整体评估录取中,看的远不止分数,还要看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智商和情商,后者主要体现在领导力、热心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对于美国的高等院校来说,学生的考试成绩高只能代表学生可以做出相应的题目,而考试能力不能代表思考能力。李善军表示,科学的重大进展完全是靠没有人走过的路和没有人讲过的话推动的,所以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因此,美国的基础教育并不是以“考试拿高分”作为终极目标,而是更多地采用研究和探讨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和逆向思维,以及个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事实上,这种教育方法也为美国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学校中国来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与美国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独立精神没有后者强。美国学生一来学校就有很多想法,而多数中国学生没想过,或者想得较泛、较浅。”李善军举例,比如把一项工作交给中国学生,许多人通常照老师布置的一二三去完成,美国学生做完一二三后,会主动地延伸出四和五,甚至会质疑老师交代的做法的合理性,而许多中国学生却缺乏这种主动性,仅满足于完成任务。

B

课堂激荡“头脑风暴”

师生具有同等质疑权

美国学生从小到大都会被培养发问以及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课堂讨论是美国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学校的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他人的观点。另外,美国班级人数少,老师水平高,许多高中数学老师都是博士毕业,有任教大学的能力,能更多地兼顾每个学生。所以,在课堂发言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极大地丰富每个人的视野,这就是最好的头脑风暴。

据了解,美国这种讨论式教学的背后是教育理念的支撑:一是学生与老师一样拥有同等的提问与质疑的权利;二是教师不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也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同学交流并互相学习。

此外,这种讨论式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表示:“许多媒体称,‘中国学生数学比美国学生好’,这是一种误读。一些中国学生数学好,其实大都是考试成绩好,他们从早到晚训练考试技巧,但对学问本身的兴趣并没有那么浓厚,而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最终还是靠兴趣。做学问就要凭兴趣做,不要为学问而做学问!”李善军对此也有同感:“美国学校的质量差距大,有些两极分化,数学平均水平低。中国学生的基础教育比较扎实,数学平均水平较高,但尖子生的水平比不上美国。”

C

既“兜底”也“拔尖”

实行双轨教育

总体上看,美国基础教育体系是“兜底”,不是“拔尖”。但对天才学生,公立学校也设置了“杰出高中”,私立高中也是既“拔尖”也“兜底”,学校认为有责任将“天才生”选拔上来。所以,美国基础教育实际是“兜底”与“拔尖”双轨并行。

美国的“杰出高中”设在郡县,每年每个镇有1-2名尖子生考上。比如同一门数学课分5个等级,第一级一般为2-3个学生,学会了就升级;第二级5-6个学生;第三级10个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就是从这里选出来的。另外,这些“杰出高中”得到的捐助会更多,有些生物实验室的仪器甚至比哥大的更先进。

此外,美国高校也会采用诸多方法提前为自己选拔顶尖人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与健康系副教授、哥大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总监唐德良举了一个例子,哥大夏季每周六举办暑期班,一次一个特别项目吸引了二三百人——听一位化学诺奖得主讲课。他见状好奇,于是进去听听。教授讲的是量子化学,这对数学水平要求很高,他听得一头雾水,下课后问教授:“您讲的内容,学生们听得懂吗?”教授答:听不懂。“那为什么还讲?”“只要这二三百人中有10人交作业,1人能弄懂就行了。”教授解释,“如果每年能找到2-3名这样的高中生,盯着他们并在他们高中毕业后吸引他们到哥大读书,将来就可能培养成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人民网)

[责任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