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文化>文化首页推荐>

书法专业教育发展迅猛

书法专业教育发展迅猛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1日下午,宝安区书协理事兼副秘书长李晓燕分享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书坛风貌。

▲李晓燕草书 水月通禅寂 鱼龙听梵音

▲李晓燕行楷书 瑶林藻吐琼章绚 银籀光依紫露华


“1949年以来的70年里,由于与社会大背景紧密相连,且深受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及文艺方针的影响,中国书法艺术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11日下午,宝安文化茶座第369期活动在宝安图书馆举行,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学士、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广东省书协会员、宝安区书协理事兼副秘书长、宝安区教科院教研员李晓燕分享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书坛风貌。


50年代:中青年团队已隐隐成形


李晓燕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启功、欧阳中石、孙伯翔、沈鹏等书坛泰斗级人物的书体特征,还分享了她与其中两位泰斗的结缘。启功曾是北师大的副教授,是李晓燕的祖师爷,她2004年上大学时听过他一节课。在首都师大读硕士时,欧阳中石给李晓燕他们班上过几次课。对这些90岁以上的泰斗级人物,李晓燕敬仰有加。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国家经济文化政策的大调整以及一代巨擘沈尹墨先生的呼吁,书法开始从潜层次走向前台,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旗帜,书法找到了自己的合法身份与正确定位。当时受众不多的北京电视台首先开办书法讲座,随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相继成立书法篆刻研究会。后来,浙江美术学院又创办书法篆刻大学本科专业,各大报章也开始陆续刊登书法篆刻方面的文章以示提倡,一大批聚拢在老一辈书法家周围的中青年团队已隐隐成形,他们开始由经典走向思考性的创作,代表人物有张旭光、刘文华、刘洪彪、孙晓云、曾翔、刘恒等。


60年代:书家穷尽手段求新求美


上世纪60年代早期的书法展览,多数是对最经典书法作品元素的照搬照抄,一些书法家将古人的作品写得活灵活现。后来,书法家们对传统元素不断深入开掘,并逐渐转向穷尽手段去追求一种新的完美的境界。比如陈海良,由对孙过庭的小草书向杨维桢的章草、徐渭的大草转移和摸索,并不断确立和完善自己的风格。与他相类似的还有于明诠、洪厚田、王厚祥等书家。刘彦湖临写的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的碑额,很多人以为是新发现的考古发掘。陈忠康对经典笔法的概括、对书写对象的细腻表现,以及将传统气息和情绪掌控得十分到位,他的不少小品几乎可与古人抗衡。李啸也是,将帖与碑融合,既有古意也有创新,形成了自己别具个性特征的“啸楷”。此外,这一时期的书法家不少文化视野极为开阔,他们既有生活沧桑巨变的经验,也有艺术眼光的锤炼。比如梅墨生,大概是中国较早关注谢无量的书法家,不仅自己的作品风格中具有谢无量的特色,同时还对武术、相术、中国画、现代艺术很有研究。又比如严弈端,书法表现风格上的触角延伸到徐生翁等比较冷僻的书法家身上,写出来的作品不落俗套而又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他还是一个收藏家。


70年代:书法走进展厅文化时代


上世纪70年代的书法复兴呈现出极好的势头,上海率先创办《书法》《书法研究》,并举办全国群众书法比赛;浙江美院第一次招收书法篆刻研究生,培养高级书法人才;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在沈阳开幕,书法家们终于有了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舞台;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全国第一届书学研讨会在绍兴召开,理论家队伍形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中国书法家协会为组织核心,书法家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系统,国家级的、省级的、市县级的。而书法也不再仅仅是写毛笔字,而是成为一种艺术门类。以书法家协会为核心,先后建立起了书法创作、评审、展览的各种工作序列,如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等综合性展览。书法展览极大地改变了书法的原有生态,把书法从传统的“书斋文化形态”拉向一个公共的“展览文化形态”,以至于有学者指出,今天的书法时代是“展厅文化时代”。


80年代后:一大批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书坛的“80后”,正是年富力强的一个书法青年群体,充满热情与活力,既勇敢也激进,甚至于有些浮躁,在各种矛盾中找到了一个成为他们书法创作的审美价值取向——崇技。尽管如此,“80后”中的书法翘楚,大多为受过学院训练、具有艺术主见的青年书家,他们转益多师,以新的艺术观及其创作方法与审美效应,展示了处理继承与创新的理念和为之不断探索的执着勇气。最后,李晓燕说,近百年书法史中,书法正规专业教育的飞速发展,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亮点。因为它的兴盛,使得书法学术研究也走向兴盛,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使书法家的知识背景与学习结构产生了本质意义上的变化,一大批专业学习的人才脱颖而出,对原有的书法从理念到实际操作技法的意识标准,都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总体来说,当代书法更强调与文化、市场融通,强化书家的社会担当以及审美情趣的提升。


宝安日报记者 左永霞/文 通讯员 聂兵/图


■现场花絮


当天的讲课还没开始,一位经常来听课的中年男性读者便迫不及待地向嘉宾咨询。他说不知道如何通过正规渠道学习到规范的知识。嘉宾告诉他,中国书法家论坛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网站均有相关的视频。这位读者还想知道各地有无正规的培训点,通过培训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嘉宾说,中国书法家协会有举办类似的培训班,中老年人想参加书法等级考试,可在其网站上报名学习,考试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


了解到嘉宾是书法学士、硕士,一位读者对高校书法专业的设置很感兴趣。她问目前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多不多?就业去向如何?有无高校设有书法博士点?嘉宾说目前全国已有30多所高校设有书法本科专业,但招收的学生并不多,一般在全国仅招生约10人。因此,在她看来,读书法专业的学生很享受,一个老师给几个学生上课,有时甚至还是一对一的。她的同学毕业后去向都很好,工作都与专业有关。目前北师大、首师大、人大、清华、中央美术学院、暨南大学等都设有书法专业博士点。


宝安日报记者 左永霞


■现场互动


问:现代人如何从古代书法中提取精华为我所用?


答:古代碑帖,如王羲之的,颜、柳、欧、赵的,都是经典,我们要找到其中的规律,学习其骨架,对于其点画结构、字法及章法等,基本规则可不变,但可根据实际创作的内容、字体之间的关系作相应的改变,比如可改变字的大小、远近,拉长或放扁,这样既出自传统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


问:手机、电脑等现代工具的普及,书法似乎已被边缘化。


答:的确,电脑、手机的普及让我们丧失了很多接触笔的机会,但在目前的各类考试中仍然要用到笔。我教初中多年,在我教过的学生中,书法好的学生成绩也好,而且我们学校的中考状元,也都是书法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平时学习书法,背诵了很多经典,且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对笔法、字法、章法的把握提升了他们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因而他们在很多方面的能力比一般的学生要强。


问:现代人如何运用古人的诗词练习书法?


答:现代人不再拘泥于抄写古人的作品,而是提倡自己作诗自己书写,这样别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而且这种极富个人气息的作品更鲜活,更有生命力。宝安日报记者 左永霞


湾区名家讲坛下期预告


讲座嘉宾:陆春祥


讲座主题:穿行在千年笔记经典中


讲座时间:8月18日(周日)下午3:00-5:00


讲座地点:宝安区图书馆负一楼报告厅2(宝安中心区宝兴路1号)


主办单位:宝安区图书馆、宝安日报社


嘉宾简介:陆春祥,笔名陆布衣等,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等。已出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乐腔》《笔记中的动物》《笔记的笔记》《太平里的广记》《连山》《相看》《而已》《袖中锦》二十余种。作品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上海市优秀文学作品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等。



[责任编辑:肖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