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文化>文化首页推荐>

《中心区变形记》首发12位作者以城市漫游方式回看福田中心区变形历程

《中心区变形记》首发12位作者以城市漫游方式回看福田中心区变形历程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2位跨界青年作者,用一场城市漫游的方式回看当代深圳造城起点,探寻福田中心区变形历程。

《中心区变形记》规划篇插画“小鹏的冥想午后"

《中心区变形记》近日首发


深圳商报2019年01月22日讯(记者 夏和顺)1月20日,深圳城市读本《中心区变形记》在物质生活书吧举行首发式,本书作者、规划专家和资深文化工作者济济一堂,共同见证深圳城市发展的文化地标,一起漫谈在城市的哪些角落“闲逛”、在键盘上敲击着什么。这本书是12位跨界青年作者,用一场城市漫游的方式回看当代深圳造城起点,探寻福田中心区变形历程,是一次城市写作的集体实验。


深圳中心区原属于福田区岗厦村,岗厦是以文氏为主的单姓村,大约元代至正年间,文氏族人迁居于此开基立业。从那时起直到上世纪80年代,该书编者将其列为“中心区未定义”。早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不久,深圳就有了建设新市区即福田中心区的设想。深圳市规土委设计处副处长李明曾任职中心区开发建设办公室,是中心区成长变形的亲历者。他认为福田中心区是改革开放后新世纪新城市的尝试,这个尝试经历的漫长的过程,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中轴线设计,又有典型的现代化和世界潮流。李明说,中心区的规划始于1996年,但很多项目还是进行时,比如市民中心广场的水晶岛项目还没有完结。


《中心区变形记》是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深圳城市读本”的第一部。该书主编、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总监刘磊介绍,2011年中心成立时已经开始谋划很多关于城市的研究,包括关于城市的写作,带领公众去游览这座城市。2017年初,他们组织了一次城市漫游,让亲历中心区建设的规划师带着年轻的城市写作者漫步中心区,亲身体会城市,观察空间特征,发现使用状况,同时沟通观感。他们穿梭在中心区的建筑群中,途经代表性建筑或城市空间时,由规划设计师讲解设计历程和其背后故事。这让年轻的写作者们激动不已,他们中有人写下当天过程,通过新媒体传播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也是《中心区变形记》的起步。


文化学者谢健是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哈工大(深圳)人文与社科学院老师,她写作了书中的《都市宗族三部曲》。她说选择深圳做田野调查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也跟这本书的创作不谋而合。谢健将岗厦文氏与香港新界文氏作了一番比较,他们都是同宗,香港新界文氏通过宗祠,在港英时代掌握着80%新界的土地,从中可见宗祠的重要意义。这也为我们认识深圳中心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邓世杰是《中心区变形记》的主要策划者、摄影者,也是发布会的现场主持,他说,“闲逛”在今天是奢侈的词,在深圳这个城市讨论“闲逛”显得特别重要。他在介绍本书的策划及设计过程时,特别强调了除摄影作品外,书中还用了较大篇幅的插画,显得时尚和超现实。为什么叫《中心区变形记》,就是因为感官上看到空间的剧烈变化,短短十几年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是《中心区变形记》的总策划和出版人。他认为,《中心区变形记》很值得推荐,它的文字、插图、设计都非常好,是献给深圳建市40周年最好的礼物。他说,“变形记”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因为中心区一直在变形,一直未完成,深圳也是这样。 


[责任编辑:肖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