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文化>文化首页推荐>

福海基围文化微电影《虾女》杀青

福海基围文化微电影《虾女》杀青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虾女,广东沿海地区对“渔家姑娘”的昵称。为反映深圳基围人早期生活状况,以及基围人及其后代的创业经历,抢救和挖掘基围文化这一深圳沿海沿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指导、策划,深圳市海岸明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拍摄的微电影《虾女》近日分别在广东台山市横山村、深圳福海街道拍摄外景完毕,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图为《虾女》在台山市横山村拍摄的外景 : 基围乡亲们打渔归来。

2018年10月31日傍晚,微电影《虾女》摄制组进驻了江门市台山市汶村镇横山酒店,他们将在横山村开始拍摄,将虾女童年的生活片段搬上屏幕。

11月1日,微电影《虾女》在横山村开机。深圳海岸明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虾女》制片人何欣 (右二)、台湾籍导演王礼滢(右一),以及《虾女》男女主角等在开机仪式上。

横山村前有一条细长的土路,土路两边分布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鱼塘,在土路尽头,有一间简易的小棚屋,这类小棚屋就是早期基围人曾经生活过的小屋,《虾女》摄制组选择这里作为“虾女”出生、长大的小屋,演绎虾女曲折的成长经历。《虾女》女主角就叫“虾女”,虾女的故事由此开始。

一盏渔灯,照耀着虾女童年的成长,照亮着基围人生活的道路。虾女幼时母亲病逝,与父亲相依为命,父女俩温馨的生活场面,感动了许多现代人。

《虾女》场景 : 虾女父女俩开心的时光。

《虾女》场景 : 渐渐长大的虾女在屋前焦急的等待外出劳作的父亲回家。

《虾女》摄制组在拍摄虾女跟着父辈们出海打渔的戏。图为导演在讲解拍摄要求。

棚屋虽然简陋,但充满温馨,充满阳光,充满爱,每当清晨,虾女透过窗户往外看,熟悉的小木船,充满希望的鱼塘,以及在鱼塘游荡的鸭子……,一切都那么美好!

早期基围人靠出海打渔和开垦滩涂为生,因为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历经风雨迁徙,历尽艰辛,磨砺了他们异常坚韧的品格。图为金灿灿的稻谷地,《虾女》剧组准备拍摄虾女收割水稻的喜悦。

《虾女》场景 : 基围人在海边抓鱼虾和贝壳类海产品。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虾女从小吃苦耐劳,打鱼摸虾、开垦种植、织网种菜样样能干,反映了基围人奋勇拼搏、勤劳持家的可贵品质。

图为虾女在察看鱼塘鱼虾生长状况。

《虾女》场景 : 虾女与父亲捕鱼归来,充满劳动的喜悦。

《虾女》场景 : 基围乡亲出海打渔,满载而归,大人小孩欢欣鼓舞。

这里是横山渔校,《虾女》剧组在这里拍摄虾女在校读书的情景。虾女读书时成绩优秀,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不料却遭到几个本地学生的“欺负”,嘲笑她为“基围妹”,虾女当即反击,教室乱作一团。自此,虾女发誓好好学习,一定要改变父辈的命运,改变基围人的命运。

这是在福永海鲜市场拍戏。虾女大学毕业后从事海鲜批发生意,由于经营有方,生意越做越大,客户遍布全国各地。

在福海街道拍摄虾女召开公司董事会的场景。虾女不辜负父辈们的厚望,刻苦好学,公司业绩连年增长,成为当地有名的“海鲜大王”。

《虾女》场景 : 虾女父亲年老体弱,因病住院。由于虾女忙于生意,没有及时陪在父亲身边照料。后来,父亲不幸辞世,虾女悲痛欲绝。

《虾女》摄制组工作人员在紧张的拍摄。

影片摄影师金立鹤老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专业电影摄影师,拍摄过多部电影大片。

这是《虾女》制片人何欣与台湾籍导演王礼滢在讨论拍摄场景。

11月3日深夜,微电影《虾女》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虾女,一个美丽的传说,一曲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赞歌,我们衷心祝愿深圳首部反映基围人生活的微电影《虾女》早日与观众见面!


[责任编辑:肖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