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文化>头条新闻>

创新为魔术“点睛”——访第10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得主辛亚飞

创新为魔术“点睛”——访第10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得主辛亚飞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张锐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10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大赛上,来自深圳辛宽魔幻艺术团的魔术师辛亚飞表演的《扇之梦》,获得中国杂技界的最高奖项金菊奖。近日,深圳特区报记者联系到了正在加拿大演出的辛亚飞,听他讲述了获奖作品背后的努力。


辛亚飞表演的《扇之梦》。


中国杂技金菊奖奖杯。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10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大赛上,来自深圳辛宽魔幻艺术团的魔术师辛亚飞表演的《扇之梦》,获得中国杂技界的最高奖项金菊奖。近日,深圳特区报记者联系到了正在加拿大演出的辛亚飞,听他讲述了获奖作品背后的努力。

传统文化中找灵感,魔术之路无捷径

魔术节目的质量重在设计。辛亚飞称,自己作品的创作常常在电影、音乐、绘画和摄影作品中找灵感。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的视觉、听觉冲击,时常令他有“脑洞大开”的感觉。此次《扇之梦》的编排就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选择扇子作为道具,是因为在不同时期、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都出现过扇子的身影,承载着丰厚的中华文化印记。“比如说《红楼梦》中出现的团扇,《水浒传》中的折扇,还有一些拿来做武器的扇子,《西游记》中有芭蕉扇,《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的孔明扇了。”在辛亚飞眼中,扇子小巧玲珑,收放有度的外形特点,注定要赋予魔术设计无限的可能和韵味。

确定了道具之后,辛亚飞开始着手将扇子的元素做到最大化。“我给自己立下了一个标准,凡是在之前魔术中出现过的扇子技法,都不可以在我的节目里出现。”这个标准的设立,为接下来魔术的设计增加了重重困难。辛亚飞开始将精力投入到研究不同扇子的种类中去,并发现了此前没有留意到的扇子结构方面的问题。“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粗暴,就是一遍一遍地实验”,辛亚飞买来不同的扇子进行改装,研究结构,失败的改装作品装满了三个大箱子,魔术技巧也是对着镜子一遍一遍练习。没有捷径,不断试错,辛亚飞的创作之路,每一步都走得耐心而细致。

“其实魔术的流派,只有东西方之分,但在表现形式上,东方的戏法还是和西方魔术有很大区别的。我更希望用西方魔术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文化。”辛亚飞最终选择在魔术中加入中国民间古典舞的韵律。虽然从小参加过舞蹈培训班,但魔术筹备之时,辛亚飞的骨骼和韧带已经过了学习古典舞的黄金时间,这对于他来说,成为一个更大的挑战。“我大学读的是化学专业,一个理工男开始重新去艺术学校花了大半年时间,学习关于表演、身段、台词这些课程,很多东西都是从零开始。”辛亚飞笑着说。

扎根深圳为魔术,创新之路不停步

比赛当天,辛亚飞还遇到了一个小意外。由于后台的地面不平整,道具中的机关在坑洼的地方颠簸震动,许多扇子在台下就全部打开,此时距离上场只有几分钟时间了。“幸亏我们赛前有预案,预料到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进行了道具上的调整,没有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

作为一场全国性的杂技盛会,参赛的很多都是省级院团,甚至是国家级的院团。许多参赛作品的道具华丽隆重,不少团队带来了包括编导、道具师、灯光师等全部阵容,而辛亚飞则承担了《扇之梦》的绝大部分工作。“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这些人才,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我自己做的,所以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辛亚飞说。

此次获奖,辛亚飞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创新是实力所在,代表着你有多少别人没见过的东西,有多少完全属于你、能够代表你的东西”,其次综合多方力量资源,帮助魔术产业的发展,注重人才的培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深圳的魔术氛围在全国来看可以说是最好的。深圳每年至少有两三场魔术活动。而且深圳对于魔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注重,这也能将魔术产业带入良性循坏。”采访之时,辛亚飞正远在加拿大表演,他形容自己目前的状态是“分身无术”。未来他将继续深耕魔术领域并拓宽产业边界,“如果真的把自己像变魔术一样,一个变出几个来,这就好了。”辛亚飞笑着说。



[责任编辑:李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