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文化>头条新闻>

“深大讲坛”第一百零三讲顺利开讲,高宣扬教授谈“人文学科开放性”

“深大讲坛”第一百零三讲顺利开讲,高宣扬教授谈“人文学科开放性”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0月19日上午10时,“深大讲坛”第一百零三讲在深圳大学文科楼人文学院大会议室开讲。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海外名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宣扬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哲学创新和人文学科开放性的密切联系”主题讲座。

“深大讲坛”第一百零三讲顺利开讲,高宣扬教授谈“人文学科开放性”

image.png

深圳新闻网讯 10月19日上午10时,“深大讲坛”第一百零三讲在深圳大学文科楼人文学院大会议室开讲。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海外名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宣扬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哲学创新和人文学科开放性的密切联系”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哲学系朱锐教授主持,我校党委书记刘洪一教授应邀出席此次讲座,并就相关问题与高宣扬教授分享心得。人文学院副院长沈金浩教授,饶宗颐文化研究院、人文学院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许多慕名而来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学也列席旁听。 

image.png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宣扬 教授

高宣扬教授从当代人文科学的学科分类壁垒谈起。他指出人文科学就是“关于人的科学”,要解决关于“人本身”的问题。既然“人的本质就是生命的自由,与无止尽地追求自由”,那么人文科学所产生的学科分类便是在人文科学内部设置起的层层壁垒,无形中局限了这种“自由”。这些壁垒是“启蒙运动”后人文科学对自身发展所设下的枷锁,同时阻断了人在文化探索的过程中对“自我”的不断认识,妨碍了人之创造精神的无限性与可能性。人文科学的这种发展趋势,事实上已经背离了传统人文主义的发展初衷。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天地连接成和谐的一体,重精神,倡导仁义道德。这使得中国传统文明始终寻求天地人和谐相处,而中国的人文科学一直因此遵循“天地人”开放的原则,“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才符合人文主义发展的初衷。原始人天生地把艺术、哲学、宗教、日常生活和谐地糅合成他们的神话,创建起人类最初的文明形态。高宣扬就此引用马克思的话,指出:“人不仅在思维中,也以全部感觉和情感,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因而,人文学科的发展应如古罗马人文主义奠基人泰伦提乌斯所说的那样,“我是人,因此,凡是人类的一切,对我都不生疏。”人文学科的壁垒也应该在此处打破。

 除去复归传统人文主义的初衷外,高宣扬还指出,对于传统人文主义也要进行反思,要看到其局限,并对其进行改造与发展。不同于科学家的逻辑归纳与推理过程,亦不同于哲学家的概念抽象的方式,新人文主义是由人文艺术精神所支撑。人文艺术精神所表达的,主要是人类的自我创造力量以及人类力图不断提升自身生存能力的基本生命意志及向往。人文艺术精神是人类生命不断更新和不断重建的思想精神力量,它充分体现在生命自身的持续自我重建和不断自我创造过程,它的持续性及其在21世纪的自我展现,标志着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新转折。

image.png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 刘洪一 教授

讲座中,高宣扬教授盛情邀请刘洪一教授发言。刘洪一教授谈到,现代学科分类之后,不同人文学科的边缘也是流动而非固定的。面对现代教育学科分类的固有事实,我们应该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鼓励人文学科学者、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更要鼓励自然科学研究者拥抱人文科学,大家在观念上打破学科壁垒,做“鲜活”的人。

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刘洪一教授代表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邀请高宣扬教授参加将于11月22-23日举办的“文化创新与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饶宗颐国际文化高端论坛’”,也鼓励师生参加这场“打破人文科学壁垒”的文化盛事。(李慕天)

[责任编辑:李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