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文化>头条新闻>

“粤派批评与当代中国文艺”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粤派批评与当代中国文艺”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据介绍,“粤派批评”的源头可追溯到晚清,黄遵宪的“诗界革命”、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的倡导,开创了一个时代的风潮,对20世纪中国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药眠在《创造周刊》发表大量文艺大众化、诗歌民族化文章,产生了很大影响。

1月13日,“粤派批评与当代中国文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认为,“粤派批评”本身已经超越了地域的局限,成为中国文艺评论事业的一支生力军。全面总结研究“粤派批评”历史经验与现实精神,恰当地描述其在当代文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特别意义。

据介绍,“粤派批评”的源头可追溯到晚清,黄遵宪的“诗界革命”、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的倡导,开创了一个时代的风潮,对20世纪中国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药眠在《创造周刊》发表大量文艺大众化、诗歌民族化文章,产生了很大影响。钟敬文则研究民间文学,被视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创始人。新中国建立后的“十七年”,“粤派批评”的代表人物是黄秋耘、萧殷和梁宗岱。

新时期以来,“粤派批评”也涌现出不少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批评家。如在广东本土,“30后”有黄修己、饶芃子、黄树森、黄伟宗,“40后”有谢望新、李钟声,“50后”有蒋述卓、郭小东、陈剑晖、程文超、金岱、林岗、宋剑华、徐肖楠、江冰,“70后”有谢有顺、申霞艳、郭冰茹、张均、胡传吉、柳冬妩等等。在北京及香港等地更有杨义、洪子诚、温儒敏、陈平原、黄子平、古远清等名家,其阵容和影响力虽不及“京派批评”和“海派批评”,但可追“闽派批评”。

会议同期,还举行了“粤派评论”丛书首发赠书仪式。

会议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广东省文联、羊城晚报等共同主办承办。(钟新)

[责任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