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

文博会

深圳非遗丨指尖上的“电影”,摇曳在光影中的千年艺术

2022-01-18 17:27 来源:文博会

人工智能朗读:

2000多年来

皮影戏作为民间大众

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

曾陪伴无数人度过了欢乐的时光

一个影子,撑起了一出戏

几根棍子,撑起一个小人物

这就是皮影戏

01

光和影

相互交织的艺术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手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表演时,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据史书记载,黄土高原是皮影戏的发源地,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流行于全国各地,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汉书》中有这样一段爱情故事: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思念成疾,大臣李少翁便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表演给皇帝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从此爱不释手。这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皮影的制作是一项极复杂的技艺,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这8道工序。

皮影戏虽然种类繁多,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至于影人制作和表演技术则大同小异。影人一般是先将牛皮或驴皮、羊皮刮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

02

深圳皮影

灯影下的匠心与传承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蔡劲笋,广东陆丰人,自幼耳濡目染,15岁拜潮俗皮影戏陆丰卓家班第三代传承人卓顺意为师,成为潮俗皮影戏第四代传承人。定居深圳以后,蔡劲笋为皮影戏在深圳的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如今,潮俗皮影戏已融入深圳的文化发展,目前已更名为《皮影戏(深圳)》,并于2021年,该项目正式被纳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3

皮影新生

传统和现代的碰撞

罗雯婧为小朋友讲解皮影制作工艺

民俗传承文化是通过老一辈人口口相传及身体力行无形中传承给下一代的。皮影戏也不例外,2018年在大鹏皮影非遗传承人蔡劲笋指导下,大鹏“90后”罗雯婧近距离地接触到皮影艺术,成为皮影的“新造者”,让古老的皮影肢体语言通过数字影像,重新带入现代大众生活。

“设计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将其设计融入大众生活,远比孤傲的表达技术更重要。”罗雯婧讲述了她对设计的感悟。在传统文化特点中寻找与现代艺术的契合点,通过互动游戏、皮影动画等新颖的形式让人们对古老的皮影有了全新的认知与传承,为坚守文化,传承匠心,让古老皮影薪火相传。

每一次尝试、每一刀绘制、每一段文字都折射出这些非遗工作者的意志与决心,正是因为这样一群人的坚守与付出,才有了非遗璀璨的今天与可持续的未来。

正如歌曲《皮影戏》中唱到

“剧力万千惊叹声连连,

动静掌控全在绕指间”

美轮美奂的人影

高亢委婉的唱腔

娴熟默契的配合

构成了皮影戏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end-

来源 | 深广东非遗促进会、深圳广电《深圳非遗》 、科学少年社、皮影数字博物馆

整理丨深圳艺文惠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图片中的小程序码

点此进入“文博会+”

了解更多,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