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金融>首页推荐>

上市公司胃口大了理财转战私募市场

上市公司胃口大了理财转战私募市场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上市公司理财风向正在悄悄转变,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热情降温,对收益较高的私募基金产品的购买热情明显升温。

深圳商报2019年10月17日讯 (记者詹钰叶)上市公司理财风向正在悄悄转变,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热情降温,对收益较高的私募基金产品的购买热情明显升温。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22家A股公司发布了公司或其子公司、孙公司认购私募基金的公告,部分公司认购了多只私募产品。而部分私募产品也扛住了市场波动,前三季度20亿~50亿元规模的私募收益稳定。

从上市公司近年认购情况看,宽远资产、观富资产、景林资产、望正资产等知名私募机构都受到过上市公司青睐,被认购的产品多为证券类私募基金产品。今年不少私募机构表现较好,来自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20亿~50亿元规模的私募机构收益较为稳定,前十名均为正收益,且环比收益明显回升。其中,榜首玄元投资前三季度的收益率为19.43%,磐耀资产、林园投资、进化论资产等收益居前。

百亿元规模私募方面,今年前三季度,29家有业绩更新的百亿元私募不仅全部实现盈利,旗下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了20.15%,排名前十的私募平均收益均超过20%。

不过,也有上市公司投资私募“失手”,德邦股份控股子公司购买的丰圣资产旗下丰圣—融驰稳健11号私募基金不久前宣布逾期。此外,年内皖新传媒、上海洗霸、中原内配、四方达、康力电梯等多家公司均踩雷私募,部分上市公司不幸买中同一家爆雷私募旗下产品。

有不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减少银行理财的投资而转向购买私募产品,应该是受到其高收益率的吸引。近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下滑,而部分头部或知名私募的收益较好,导致上市公司理财风向出现转变。他认为,实力强的私募会更受公司青睐,投研团队或基金经理专业水平、长期业绩表现,甚至管理费等都会是公司主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风险偏好会影响公司对私募产品的选择,但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应该严格筛选私募产品,留意私募操作情况,不宜过分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

[责任编辑:江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