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金融>银行>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深圳建行来支招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深圳建行来支招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投资与理财愈加深入人心,不过随之而来的各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销售误导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也随之增加,需要金融消费者提升自身权益保护与风险意识。

深圳新闻网3月15日讯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的日子,“3•15银行业和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投资与理财愈加深入人心,不过随之而来的各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销售误导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也随之增加,需要金融消费者提升自身权益保护与风险意识。

深圳建行消保小卫士整理了几类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及防范方法,希望大家远离侵权行为,共同营造和谐金融环境。

远离非法集资常见的非法集资手段:

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往往在集资初期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利用亲情诱骗。有些类传销非法集资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如何识别防范非法集资:

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

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购买保险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三查、两配合”,即通过保险公司网站、客户热线或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网站查人员、查产品、查单证,配合做好转账缴费、配合做好回访。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关注正规机构发布的银行、保险广告信息和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

如遇以下情形的“理财”“保险”产品,务必提高警惕:

一是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二是以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三是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四是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五是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六是以“扶贫”“互助”“慈善”等为幌子的;

七是在街头、商场、超市等发放广告传单的;

八是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九是“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十是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防范电信诈骗

加强个人私密信息保护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电话短信而主动泄露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取款密码、短信验证码、授权码等安全信息。特别需要妥善保管短信验证码和取款密码等关键信息,这往往是支付验证的最后一道关卡,切勿向任何人透露。

警惕钓鱼链接和木马病毒钓鱼链接是不法分子仿冒真实支付网站做出的虚假网页,往往与真实网站域名和网页内容相似,骗取客户在网页上输入身份证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关键信息;木马病毒是不法分子诱骗客户下载的APP,植入客户手机移动终端,从而截取客户收到的短信,获取短信验证码等关建信息。因此客户应时刻警惕钓鱼链接,不要随意下载不明软件,以防被不法分子套取安全信息,诈骗资金。

切勿随意发送或回复不明系统信息对部分需要客户上行短信完成的业务流程,不法分子会利用客户对业务流程不熟悉的特点,诱骗客户使用手机发送短信开通或解除相关操作,进而为其实施欺诈提供便利。因此客户需时刻警惕系统提示信息,仔细阅读短信内容,切勿随意发送或者回复来路不明的系统短信。

加强互联网各项服务密码管理不法分子可通过“撞库”破解客户用户名及登录密码信息,从而登录客户电子银行账户进行资金转移。(“撞库”是指黑客通过收集到的互联网已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尝试登录用户的其他网站账户。)由于许多用户在不同网站上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一致,因此撞库的准确率往往相当高。建议加强互联网各项服务的密码管理,避免使用同一密码,以免遭到“撞库”侵害。

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面对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信息时需提高警惕,不能见码就扫,扫码前应核实其来源。切勿输入个人身份及银行账户信息,并在手机上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加以保障。

警惕银行卡盗刷

切勿买卖、出借自己的账户、银行卡、U盾。

切勿使用公用电话和带号码显示功能电话等不安全终端办理电话银行交易。

切勿在网吧、酒店、娱乐场所等公用场所的网络终端办理网上银行交易。妥善保管网上行、手机银行等各类电子渠道交易密码。

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不由他人代办信用卡业务,不向他人出借身份证件及信用卡。

刷卡时,请不要让卡片脱离自己的视线范围,以确保卡片不会遭到误用或盗刷。

在签购单上签名前,认真核对刷卡金额。不要随意丢弃有个人信息的书面材料或刷卡单据。

对于收银员交回的卡片,应确认是否确为本人卡片。信用卡和身份证件分开保管。

防止卡片丢失被盗刷。如对任何一笔信用卡交易有疑问,应及时向银行客服中心查询;如对交易提醒短信有疑问,应及时向银行客服中心反馈;如发现卡片丢失或被盗,应马上联系发卡行并办理挂失手续。

建议按照上述防范方法防范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发生。在发生纠纷或争议时,依法理性维权,以正确的方式和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讯员  于芡)




[责任编辑:汤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