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艺术>首页推荐>

国画大师宋文治诞辰100周年特展引各方关注——他的艺术与时代共振

国画大师宋文治诞辰100周年特展引各方关注——他的艺术与时代共振

分享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文治先生诞辰100周年深圳特展”正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宋文治作品《幽涧图》

宋文治与一众画家在深圳。前排左起:王子武、宋文治、卢沉,后排左起:郭炳安、王晋元、苗重安、李宝林、董小明、林墉、王玉珏、卢辅圣、卢禹舜。


■ 深圳特区报2019年06月14日讯 (记者 尹春芳)


从江南春潮到南国风光,从火热的建设现场到名山大川,他的笔下描绘的一幅幅瑰丽多姿的画卷,留下了时代的印迹。今年是一代国画大师宋文治诞辰100周年,由关山月美术馆主办,宋文治艺术馆和深圳画院协办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宋文治先生诞辰100周年深圳特展”正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宋文治的创作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而且至今仍有不可替代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他恪守贴近生活的原则,强调在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热情讴歌时代巨变。他一生求新求变,在艺术道路上锐意探索,创造了许多新的中国画技法。不仅如此,这位国画大师与深圳有着深厚的艺术情缘,他为特区初期的美术事业建设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博采众长自成风格


二十世纪的山水画经历了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个美术家都身体力行执着探索中国艺术的发展样式和风格。他们砥砺前行、坚忍不拔的身影令人感动,宋文治便是其中一位。


1919年出生的宋文治,身处二十世纪中国的变革之中。从小对美术怀抱赤忱的宋文治,曾在太仓、安亭从事美术教育达16年。在这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余学习研究中国山水画技法,又先后拜上海山水画名家张石园、吴湖帆先生为师,并得到当代著名画家陆俨少、朱屺瞻的指导,为传统山水画技法打下了坚实基础。宋文治的山水画反映出转益多师的特点,内敛而不张狂,具有传统文人画从容雅逸的品格。


晚年,宋文治开始了以泼彩法入画,在严谨的法度中融入了许多偶发性的生动效果,画面从此氤氲弥漫、色彩斑斓,其个人风格亦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宋家山水”的面貌进一步得到确立。此次展览共展出宋文治所创作的四十多件精品,这些作品主要展现宋文治艺术从“中年出新”到“老年求变”的创作轨迹及艺术面貌。


宋文治的孙女宋珮6岁就来到了深圳。在她印象中,爷爷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学古人,学前辈,学西方,学民间,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这种拿来主义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通过自我转化,变成自己绘画语言中的一种形式和技法,这很难得。”


在展厅里的一面墙上援引了宋文治的一段话,概括了他的艺术观点:中国画创作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条是博采众长,向老师学,向社会学,向生活学,一句话就叫“拿来主义”,拿来也是对我有益的,都可以拿过来为我所用;第二个原则就是走现实主义道路来发展浪漫主义。


宋文治在1960年参加江苏国画院组织的行程二万三千里的写生活动,经过广州时创作了《广州造船厂》,罕见地运用山水画技法娴熟地表现现代工业题材。在此作中既可见作者处理新事物入画的能力,也展现作者对于中国画表现语汇的创新以及提炼新的意境的美学格局。


关于这幅作品,宋珮表示可以作为宋文治艺术理念第二个原则的注脚。当时宋文治在现场驻足观察许久,后来创作了这幅作品。实际上当时的船只体型没有画作那么大,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宋文治对场景的强化处理,形成了气势磅礴的视觉效果。宋珮说:“他的艺术主张的落脚点在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是路径。”


为深圳播下艺术种子


在关山月美术馆二楼展厅有一幅作品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这幅《深圳画院》为我们描述了坐落于银湖的深圳画院。鲜为人知的是,这幅作品是宋文治当年根据画院筹建时的模型照片创作的想象中的画院美好蓝图,现在已经成为深圳画院的镇院之宝。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深圳市文联名誉主席董小明说,年轻的深圳美术事业有幸在成长的初期就得到众多老一辈美术家的关怀,他们为这片新开垦的土地播下了艺术的种子,呵护其萌芽、成长,其中宋文治与深圳美术的缘分和感情尤为深厚。“他对深圳画院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对深圳画院城市山水画的研究课题他充分肯定,身体力行,这幅《深圳画院》就是他在第一次城市山水画研讨会时创作的。”


宋珮介绍说,宋文治对深圳建设尤其是深圳画院的建设非常关心,他常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应有自己的画院,深圳的画院应该办成自己的特色。上世纪80年代,宋文治开始自发地以自身的能量向全国美术界介绍深圳的美术事业,不断介绍优秀的美术家来深展览,并不计得失参与博雅画廊的业务等等。


1981年深圳博雅画廊成立之时,他和亚明亲来道贺,并作画留念。深圳特区第一家文化合资企业博雅公司创办伊始,举步维艰,宋文治深晓其难,博雅向他要画寄售,他从不定价,卖多少是多少。由于他性情随和、乐于助人,从而和老一辈的博雅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对宋文治这种古道热肠的长者之风至今铭记于心。


这次展览也展出了宋文治与深圳美术馆首位馆长雷子源的几封信札往来,从中也可见宋文治对深圳美术事业的鼎力支持。深圳美术馆首位馆长雷子源回忆说:“他是深圳美术的拓荒者,是我们的‘吹鼓手’。他特别有眼光,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特别看重深圳。”宋文治一直密切关注着深圳的发展,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片热土的活力和发展潜力,为深圳早期的美术事业贡献力量。


“碧波居”里留画影


因为对这片热土的喜爱,1987年宋文治决定在深圳碧波花园买房安居,并自名其画室为“碧波居”。在此次展览中,主办方用实物在展厅中还原了宋老在深圳的画室“碧波居”,宋文治晚年很多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在宋珮眼中,爷爷是一个对新事物高度敏感的人。“他总是自觉地与时俱进,思想比较前卫,这一点从他的画作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他对于深圳的喜爱,不仅在于这里温暖宜人的气候,更在于这里改革开放的氛围。他每次来到深圳,都会有很多香港朋友来深相聚。当时的深圳市领导也非常重视这些老艺术家,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都让老艺术家们感到非常温暖。”


宋文治的儿子宋玉明回忆父亲时表示,父亲晚年仍然关心这块土地的文化建设,在病危的日子里还向宋玉明问起深圳画院的建设情况,何时可以投入使用,让后辈深深感到他对深圳有着很特殊的深厚情缘。 


[责任编辑:肖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