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艺术>焦点>

一幅幅壁画堪称古人生活“连环画”

一幅幅壁画堪称古人生活“连环画”

分享

敦煌石窟自1650多年前开凿,历经千年,积淀出一座无与伦比的沙漠美术馆,留下了无数画师工匠心血之作。

主讲人侯黎明与深圳读者分享永恒敦煌之美。 主办方供图 

你可知,那一幅幅穿越千年风沙的敦煌壁画,就像是古人生活的“连环画”,串起来就是一个个以佛经为依据的故事。8月3日晚,“知美学堂”中国艺术之美系列大家讲座第二讲“大美敦煌——敦煌石窟艺术赏析”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敦煌岩彩创始人侯黎明以生动的讲解,与现场市民一起分享敦煌艺术之美。

早期的敦煌壁画主要是“讲故事”

在侯黎明看来,敦煌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从北凉时期一直到隋代,中期是唐,晚期是宋、元。敦煌主要分为北区和南区,其中北区壁画很少,而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有492个洞窟,其中包括彩塑2000多身,壁画4500多平方米,木构窟檐5座。

侯黎明介绍,敦煌早期的壁画都在干一件事情,那就是讲故事,也可以称之为“普法”。古人多不识字,就只能通过图像来教他明白事理。佛教文化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影响深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图像化。在敦煌,那一幅幅壁画堪称是古人生活的“连环画”,串起来就是一个个以佛经为依据的故事。

制作壁画时先由“博士”画师白描

这些壁画是如何画出来的?侯黎明说,九、十世纪时期的画师按照其技术水平分为都料、博士、师、匠、生等级别,其中博士指的是可以从事高难度技术劳动、能独立承担本行业所有技术施工任务的高级工匠。在早期,敦煌壁画所用主要是两种底料,一种是红颜色,一种是白颜色,先由一个博士身份的画师来画一个白描体,他在上面记录,让徒弟来上颜色,上完以后有时颜色不够,就再由博士勾描一遍。做底料的人在按照画家要求来做的前提下,还要做到像宣纸一样不生不熟,假如太生,上的颜色够的话就会晕掉,如果胶太大就会出现打滑不好上色的情况,这对艺术家的技术要求特别高。也正是因为他们高超的技艺,让现代人得以穿越千年的风沙,领略到敦煌的艺术之美。

一座无与伦比的沙漠美术馆

进入到中期,唐代的绘画雕塑的主题是佛教,其特点是既有神性,又有人性。侯黎明说,唐代菩萨好像有了一点邻家少妇的感觉,但是她还有菩萨光,还是菩萨。到了宋代以后,因为注重写实,所以宋代的菩萨看上去是真真正正的一个邻家少妇,已经走下神坛。宋、元期间,敦煌壁画艺术格式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但依然有巨幅之作和创新佳品,出现了无论是人物造型、线描赋色还是结构布局都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敦煌石窟自1650多年前开凿,历经千年,积淀出一座无与伦比的沙漠美术馆,留下了无数画师工匠心血之作。侯黎明认为,敦煌的最伟大之处在于敦煌保存下来的艺术品补充了我们艺术史上的空白。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摧残,很多艺术品都令人遗憾地消失了。而敦煌,由于偶然的原因保存了这些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使我们可以幸运地通过敦煌来了解各个朝代的艺术创作,也得以让我们在这个时代思索和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历程。(晶报记者 李晓丹 )

[责任编辑:李慕天]